在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有这样一个“商业纽带”:它既是企业间资源互通的“连接器”,也是政企沟通的“直通车”,更是区域经济活力的“助推器”。这就是园山街道工商联(商会)。近年来,园山商会始终秉持“服务会员、赋能发展”的宗旨,以搭建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合作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精准化、常态化的举措,不仅推动辖区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更助力辖区营造出“近悦远来”的优异营商环境。从促成单笔数百万元的合作项目,到串联起二十余家企业的产业链联动,园山商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桥梁”的深层意义——让每一份资源都能找到匹配的伙伴,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协同中实现高质量成长。
平台赋能:从“信息孤岛”到“资源共享”的跨越
“加入商会前,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加入后,突然有了‘灯塔’。”深圳市谷奇儿童游乐场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冷星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会员企业的心声。2022年12月加入园山商会后,谷奇游乐通过商会“园商优企”栏目在公众号的专题宣传,成功进入信义地产的视野,最终达成数百万元的儿童游乐设施配套合作,还拿下了园山街道公园改造项目的订单。“这种基于商会平台的信任背书,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冷星说。
这样的“破圈”并非个例。作为商会理事单位,深圳市美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样受益于平台的资源辐射。这家深耕空调行业三十余年的企业,通过商会组织的产业链对接活动,与多家辖区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单笔合作金额达数百万元。“商会就像一个‘资源路由器’,把我们的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美超科技相关负责人黄冰琼表示,从政府采购项目到大型企业配套,商会的推荐总能让合作洽谈少走弯路。
为了让“资源共享”更高效,园山商会2024年起重磅推出“园山十二链・链出新活力”系列活动。这场贯穿全年的“产业链盛宴”,邀请了街道职能部门、重点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代表深度参与,共举办12场专题活动,吸引200余家企业、约400人次参与。从数据智能主题沙龙到知识产权普法讲座,从眼镜行业直播培训到珠宝、印刷、五金等细分领域的配套对接,活动既有“高大上”的趋势解读,也有“接地气”的实操指导。最终,20余家企业在活动中达成合作意向,让“产业链”真正变成了“收益链”。
此外,商会的“园商优企”栏目持续为会员企业“发声”,通过公众号、会刊、媒体等载体,全方位展示企业产品与服务;“我帮企业找市场”“我帮企业搭场景” 等系列活动,则针对性解决企业“拓客难”问题——正如商会秘书长刘雅华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拆掉企业间的‘围墙’,让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自由流动。”
暖心搭桥:以“温度”破题 让合作在“烟火气”中萌芽
“做生意先做人,交朋友再合作。”这是园山商会会长周泽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商业合作的前提是信任,而信任的建立往往藏在“非正式”的交流里。为此,周泽鹏在自己的企业里打造了一个特殊的“企业合作食堂”——这里没有谈判桌,只有圆桌和家常菜,定期邀请会员企业负责人聚餐交流。
“第一次去食堂时,本以为是普通饭局,没想到大家聊的全是‘干货’。”一位参与过聚餐的企业主回忆,有次在食堂,一企业老板提到“车间降温设备老化”,相关行业的负责人当场接话,后续实地考察后很快敲定了合作。这样的“饭桌商机”,在合作食堂屡见不鲜。周泽鹏说:“企业负责人平时都忙,难得有机会放下戒备聊需求。一张饭桌,能消弭很多沟通壁垒。”
除了“食堂外交”,周泽鹏还带头参与商会的“益企走访”活动,每月带队深入会员企业,听诉求、解难题。“会长不是‘官’,是要做好企业的‘服务员’。”周泽鹏常说,他的目标是让商会成为“有温度的家”,让企业在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找商会”。
这种“温度”也渗透到商会的日常运作中。当会员企业遇到合同纠纷,“商会+司法”调解小组迅速介入,2024年共调解案件44 宗,为企业挽回损失271.51万元;当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商会联合金融机构举办“惠企融易办”活动,拓宽融资渠道;当新《公司法》实施,商会第一时间组织解读讲座,帮企业吃透政策……正是这份“事事有回应”的贴心,让园山商会的凝聚力持续增强,也让合作的种子在信任的土壤里更快发芽。
生态共荣:从“企业联动”到“区域赋能”的深层进阶
园山商会的价值,远不止于促成单笔合作——它正以“桥梁”为支点,撬动整个辖区的经济生态优化。这种“生态力”,既体现在企业间的“横向联动”,更体现在政企间的“纵向贯通”与社会价值的“向外延伸”。
在横向联动上,商会通过“政府牵引、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2024年承办的100万㎡优质产业空间招商推介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扩张机遇,更促成了数家制造业企业与园区运营方的合作;“龙岗跨境电商与制造业对接会”则让50余家企业找到了品牌出海的新路径,其中两家企业通过商会牵线,已与头部跨境平台达成合作。这种“以链串企”的模式,让园山的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在政企沟通上,商会的“桥梁”作用愈发关键。当企业反映“政策理解不透彻”,商会联合街道经发办开展“惠企政策宣讲会”;当行业面临共性难题,商会整理诉求后向相关部门集中反馈,推动问题批量解决。“以前企业自己跑部门,可能跑好几次都摸不清流程;现在通过商会对接,效率至少提升一半。”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更难得的是,商会始终引导企业“向外看”,在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2024年,会员企业通过商会组织,向江西寻乌县采购3万多元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为广西那坡县困难学生捐赠 4.8万元助学金;在扶贫日等活动中,全年公益捐助超40万元。“企业的根在社会,只有反哺社会,才能走得更远。”这是园山商会传递给每一家会员企业的理念。
从谷奇游乐的游乐场里孩子们的笑声,到美超科技安装的空调送出的清凉;从“园山十二链” 活动中签下的合作意向书,到企业合作食堂里碰杯的瞬间……园山商会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实践,证明了“桥梁”的真正价值:它不仅连接资源,更连接人心;不仅助力企业成长,更滋养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土壤。未来,随着商会换届工作的推进和“四部”活动的深化,这座“连心桥”“发展桥”必将承载更多期待,让园山的企业在协同共生中,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