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学生挑战野外生存?他们做到了!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林静
11-04 08:3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这趟山海间的旅程 究竟藏着怎样的成长密码?

秋高气爽

正是带孩子户外“撒欢”的好时节

“想让孩子拥抱自然

又怕遇到危险?”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和美小学

有自己的解题思路

聚焦“可能遇到的野外风险”

一个“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

野外生存训练营应运而生

没有黑板粉笔,没有标准答案

孩子们跟着老师

探秘岩石、方向定位

野外取火、担架营救……

完成了一次野外生存挑战

这趟山海间的旅程

究竟藏着怎样的成长密码?

一起来看看👇

近日,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和美小学通过“每周半天计划”,将户外安全技能转化为孩子的生活本领,在自然中开展了一堂特别的“生命安全课”。

从理论到实战的“闯关游戏”

清晨,大巴车驶离和美小学校园,开往五十公里外的大鹏半岛。车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变成青山,学生们趴在窗边,手指不停划着玻璃:“石头上有洞,是不是就是老师说的浮石?”“如果爬山时迷路了怎么办呢?”……这样的好奇,在抵达目的地后彻底被点燃。

“请找到形成于侏罗纪的花岗岩标本”“观察页岩的层理方向,推测它曾经受过的挤压”……在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的“线索搜寻”环节,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听讲,而是拿着任务单像小侦探般穿梭在展柜间。

一块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实则蕴含着无数的秘密。花岗岩的坚硬、页岩的层理、石灰岩的溶蚀痕迹,这些都是读懂大地的“密码”。孩子们通过学习任务单,深入学习识别常见岩石的类型、形成年代与地质意义。

五年级学生涂君皓平时酷爱阅读,来之前,他通过查阅资料,对岩石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本次参观博物馆过程中,他还自发担任起小小讲解员,为身边的同学做起了介绍。

走出岩石博物馆,孩子们开启了野外安全技能学习。“搜寻能力”模块考验着孩子们的观察力和策略运用能力,他们需要根据线索快速找到方向,掌握“区域划分法”“重点排查法”等搜寻策略。

野外迷路了怎么办?原来,指南针不是唯一答案,孩子们学习用太阳方位、数树木年轮疏密等“自然信号”给自己导航。“树木茂密的一方是向阳坡,所以更倾向于朝南!”学生们举一反三,思考着老师讲解的知识。

课程负责人王鑫老师谈到,孩子们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动手实践和户外探索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而这种兴趣驱动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愿意投入其中,回家后还会主动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真正的挑战在山野里。孩子们跟随老师和家长志愿者走上七娘山主峰科考线,学习“测算心率”“匀速呼吸法”等爬山小技巧。一直喊累的学生,在登顶后看见远处海天一色的风景,也不由得赞叹一句“值了!”

四年级学生耿泽宸兴奋地谈道:“我学会了‘匀速呼吸法’——鼻子吸气数三秒,嘴巴呼气数四秒,爬坡时真的没那么喘了,以后爬山都不怕了。”

“和同学一起爬山,可以分享自己当下的感受,还可以相互加油打气,就不会觉得累了。”四年级学生曾柏宁表示,身体虽然累,但山顶的美景就是最好的回报。

团队协作,收获友谊与成长

如果说技能学习是课程的“明线”,那么团队协作与责任意识的萌芽,则是藏在细节里的“暗线”。活动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团队协作贯穿始终。无论是取火实验、制作担架还是登山活动,每个项目都需要全员参与。

在取火体验中,有人负责卷锡纸,有人固定电池,有人举着纸巾调整角度……孩子们围在一起,纷纷尝试着如何以更快的方式点燃火焰。一组孩子在尝试了第五次后,锡纸突然“滋啦”冒烟,孩子们欢呼着“我们成功啦!”原来,把锡纸卷成细条连接电池正负极,产生的高温能瞬间点燃纸巾。“我才知道生活中的小物体藏着大能量!”孩子们激动地说。

在模拟救援场景中,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双八字打结法”,用麻绳和竹竿制作简易担架,练习平稳搬运技巧,变身“互助小卫士”轻轻抬着同伴到“安全区”。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跳出“学技巧”的层面,真切感受到“守护同伴”的责任与担当,那种“我能保护别人”的成就感,远比学会技能本身更珍贵。

“老师说,野外遇到受伤的人,先保护自己再帮忙,但最重要的是稳稳托住对方。”四年级学生莫芷萱记得,打结时手要用力均匀,搬运时脚步要协调,“当我稳稳抬着同伴到安全区时,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这些“一起想办法”的时刻,在实践中比比皆是。搜寻目标时,有人负责“区域划分”,有人专盯“重点区域”;爬山途中,体力好的孩子主动帮同伴拿东西,落在后面的小伙伴互相鼓励;登顶休息时,大家还会围坐分享感受。

六年级学生唐汭与认真地说,自己最大的收获便是懂得了团队精神。“爬山时要等后面的人,做担架要互相配合,不能单独行动。因为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四年级学生王家耀说道:“爬山时我差点放弃,是小组同学拉着我一起过的。老师说野外生存不是一个人的事,互相帮助才最重要!”

正如学校“每周半天计划”项目负责人贺灿琛所说,有些孩子从最初的游离在外,到通过引导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项目积极参与,这正是社会能力在户外的生动锤炼。

让贺灿琛老师欣慰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也被点燃了,“在自然中激发的好奇与成就感,会转化为校内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更主动、更高效”。

家校“双向奔赴”,为真实成长铺路

把课堂搬到五十公里外的大鹏半岛,听起来是个“麻烦事”——路途远、安全风险高、组织难度大。但和美小学不仅坚持做了,还做得十分细致:成立课程开发组、后勤保障组、家长义工队,连校医和急救设备都跟着大巴车全程“护航”。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和美小学副校长周洁表示:“深圳的山海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希望引导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孩子和家长们知道真实世界里有更广阔的课堂。”

王鑫老师说:“家长最担心的是安全,我们就把‘安全’做成透明的墙——从出发前的家长沟通、安全培训,到路上的每一步提醒,再到山上的实时联络,让家长放心,孩子才能放开玩。”

不仅如此,“每周半天计划”也激发了该校老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参与项目的老师能够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明显收获,孩子们在团队合作、勇气和真实生活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力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善。”贺灿琛老师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他们的课程开发本领得以精进,跨学科意识变得更强。

王鑫老师说:“家长最担心的是安全,我们就把‘安全’做成透明的墙——从出发前的家长沟通、安全培训,到路上的每一步提醒,再到山上的实时联络,让家长放心,孩子才能放开玩。”

不仅如此,“每周半天计划”也激发了该校老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参与项目的老师能够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明显收获,孩子们在团队合作、勇气和真实生活技能的掌握与学习力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善。”贺灿琛老师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他们的课程开发本领得以精进,跨学科意识变得更强。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林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