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赴河源古竹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夏斌
07-22 16: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暑假期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不忘初心”突击队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及“双百”行动部署要求,深入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聚焦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雅色村、留洞村发展需求,围绕文旅赋能、文化挖掘、教育帮扶、直播助农等维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青春队伍,为古竹带来创意文旅产品,为孩子们做红色培训,并为当地农产品打CALL,实实在在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古竹农文旅导游图(突击队文创组:陈佳烨、唐婧、王辰允、邹至晴制作)

突击队以当地文旅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度挖掘自然与文化资源,为乡村文旅发展量身定制“创意方案”。首先,队员们扛起设备穿梭于村落街巷,用镜头捕捉雅色村、留洞村的生态之美与人文底蕴,精心拍摄制作文旅宣传视频;其次,突击队队员根据古竹镇各村的旅游资源以及农副产品特色,科学规划古竹镇农文旅导游路线图,并附上了各村特色农副产品的购买方式,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乡村旅游体验和便利的购买体验;此外,突击队还立足越王文化底蕴,提炼设计独特的文创 IP,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助力越王山风景区打造辨识度高、记忆点强的文旅品牌,让越王山风景区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部分越王山文创 IP作品(突击队文创组:陈佳烨、唐婧、王辰允、邹至晴制作)

探寻古竹千年韵 文脉传承谱新篇

为深挖古竹镇历史文化底蕴,突击队队员们在吴良生博士的热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探寻历史遗迹、查阅相关古籍资料,与当地老人促膝长谈,系统梳理古竹镇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精心撰写《千年古竹,东江水》的推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古竹镇的变迁,展现江水滋养下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人文精神。推文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尘封的历史故事焕发生机,不仅为古竹镇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载体,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古竹镇鸟瞰图(制图:陈祝颂)

红色课堂润童心 爱国种子扎根深

“小朋友们,知道国旗上的五颗星代表什么吗?” 在雅色小学的教室里,突击队队员化身红色讲解员,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课。队员们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英雄故事、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积极互动,在心中悄然播下爱国爱党的种子。活动尾声,队员们为孩子们送上定制的纪念小礼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此次义教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突击队队员给学生讲授红色故事(林韩红 摄)

青年学子赴乡野 直播助农拓销路

正值雅色村葡萄丰收季,突击队聚焦农产品销售难题,开展“青春赴乡野,直播助农兴”活动。队员们化身主播,走进葡萄种植基地,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同步开启直播,向网友实时展示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的生长环境、果实品质,详细介绍采摘攻略与购买方式。直播中,队员们还热情推介雅色村、留洞村的乡村旅游资源,邀请网友前来体验田园采摘乐趣。这场充满青春活力的直播有效拓宽了葡萄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添砖加瓦。

突击队成员展示雅色村特色农产品(陈祝颂 摄)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突击队队员们脚踏实地,用智慧服务乡村,不仅为古竹镇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基层的认识,坚定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未来,突击队将持续关注乡村需求,以更务实的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夏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