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扎实推进“双百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组建“筑梦乡野突击队”,前往河源市和平县古寨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红色铸魂、绿色赋能、银发关爱、童心守护”四大板块,队员们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7月7日,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先后深入探访水西村抗日旧址与河东村九连“小延安”革命圣地。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创新采用“总台+现场”的沉浸式纪实方式,于林镜秋故居、《大众报》旧址、会师广场等一个个红色地标,开展别开生面的“青年说党史”活动。他们通过实地拍摄文物、生动复现历史场景,以及沉浸式的深情讲述,将青年革命者们运筹帷幄、油印传播真理、军民胜利会师的峥嵘岁月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深刻诠释了“坚定信念、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九连山精神。在庄严肃穆的党旗之下,队员们整齐列队,重温入党誓词。那一刻,每一位队员都深刻体悟到,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吾辈青年理应倍加珍惜,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时隔一年,突击队再度踏入古寨镇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座谈交流+田间实践+文创设计”三维联动的创新模式,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在稻浪起伏的田间地头,队员们挽起裤脚,亲身体验当地特产丝苗米从育苗、插秧、灌溉到烘焙的全过程,与农户们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无人机巡田+人工精管”的智慧种植新模式。队员们精心设计的“稻穗瓷碗”“立体麦穗餐盘”等文创产品,将农耕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获得镇村干部高度认可。这种“科技赋能+文化增值”的助农新模式,为特色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开拓了全新思路,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源泉。
秉持“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仁爱之心,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队员们携手当地社工,走进空巢老人家中,开展了贴心的“五个一”暖心服务:一次家常唠嗑、一次健康问询、一次院落清扫、一份爱心物资、一张幸福合影。在与老人的交流互动中,队员们倾听八旬阿婆讲述支援三线建设的难忘往事,陪退伍老兵小心翼翼地翻看泛黄的军功章。这些充满温情的互动,不仅温暖了老人孤独的心灵,更让青年学子们在倾听中深刻读懂了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古寨学校,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创新开设“非遗课堂”。扭扭棒手工课上,彩绳在孩子们指尖翻飞成蝴蝶、蜗牛等可爱造型;植物拓印教学中,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木棉花、竹叶,在孩子们的捶拓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魅力。当悠扬的小提琴《茉莉花》旋律响起时,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课堂上碰撞出奇妙火花,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感受着无尽的美好。这已经是突击队第三次来到古寨学校支教,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起“劳动教育+美育培养”的可持续帮扶模式,累计惠及留守儿童200余人次。
管理学院通过“红绿辉映、敬老爱幼”的立体化实践活动,传承红色精神,助力绿色发展,践行敬老爱幼,实现了精神传承与实干服务的有机统一。突击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共建”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与智力优势,紧密结合乡村实际需求,在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广阔舞台上,继续奏响更加激昂、更加嘹亮的深职青春之歌。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