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企业生产,进货要资金,聘用员工要薪酬,投入新型设备更是不菲的支出……一次及时的贴息帮扶,往往就能帮助巾帼创业者突破发展瓶颈,走向光明。近日,记者从广东省妇女联合会获悉,自2011年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以来,该项目已直接受惠在粤妇女15.8万人,间接带动158万在粤妇女创业就业。
据了解,广东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扶持的对象为具有广东省本地户籍、年龄在60岁以下、身体健康、诚实守信、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妇女。其中,优先考虑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中有创业意愿和能力及项目的妇女;优先扶持参与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有关工作的妇女。
对符合条件的妇女用于生产经营的创业贷款,广东省财政给予贴息。贷款期限一般为1到2年。妇女单户贷款额度最高为人民币10万元,每个地级市每年可推荐5到10名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女农民合作社和巾帼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家庭农场、女专业大户等,给予最高30万元的贷款。
自2011年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以来,广东省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1.7994亿元实施5期项目,其中第5期项目资金为3094万元。15年来,以项目推动全省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59亿元,直接受惠妇女15.8万人,间接带动158万妇女创业就业。目前,正在计划继续设立第6期项目。
“金融活水”助她把海鲜生意做到全国
杨梅是土生土长的茂名市电白区人。婚后,她从协助家人经营海参批发生意起步,于2019年创办茂名市邦和海产品有限公司,推出以海参为主打的核心品牌“大海邦和”,并与辽宁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打造500亩标准化海参养殖场。她大规模收购本地农民、渔民自产的农副产品与海产品,全力布局电商赛道。
2023年,正当杨梅决定全面“升级”大干一场时,资金不足的难题难住了她。茂名市电白区妇联获悉后,提供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的惠民政策,并帮助她成功申请到30万元创业贷款。这笔“金融活水”的支持使杨梅的项目得以顺利周转。
她将资金用于新增海产品预制菜研发与生产,推动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延伸。并且,设立品牌形象示范店,升级加工生产线进一步释放产能活力,深化电商布局推动产品覆盖全国市场。目前,茂名市邦和海产品有限公司在高州、化州等地开设加盟品牌直销店3家,其销售网络辐射港澳台地区超1000家实体店,并通过电商渠道覆盖全国,公司年产值达1000万元。
“生姜女王”发展起大产业
宋道玉是韶关市武江区家喻户晓的“生姜女王”。2010年,她牵头成立韶关市第一家由妇女组成的巾帼妇联合作社——龙归后坪丝茅姜生产专业合作社。在创业过程中,宋道玉带领团队先后承担3项区级科技计划项目,攻克生姜连作障碍、病虫害防治、贮藏保鲜等技术难题,将亩产量从3000斤提升至5000斤。
此外,其合作社创新开发生姜深加工产品——龙归姜糖,延伸产业链条。就在合作社准备进一步改扩建生姜加工车间和购置套姜糖、姜粉、姜汁、干姜片生产流水线设施设备时,较大的资金缺口摆在面前。龙归镇妇联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向武江区妇联反映。经过争取,宋道玉所在的合作社成功申请30万元的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
这笔资金被精准用于车间改造和设备采购后,合作社的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贷款前,合作社加社员种植面积约1500亩,年产值约2500万元。以丝茅姜为原料的姜糖年销售量4000多斤,年销售额约22万元;贷款后,生产线升级使加工能力翻倍,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合作社还以龙归镇带头村、后坪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妙联、矿塘等地500余户农户参与生姜种植,为农村妇女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电商能人带动一片发展
茂名化州的闫小灿投身橘红行业多年,深耕网店运营与小程序宣传管理领域。2018年,她凭借敏锐的商业眼光与扎实的运营能力,短短一年便将家乡土特产化橘红推向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头部位置,年成交总额突破500万元。2021年,闫小灿创立新品牌“岭南印象”,一经上线便获得经销商广泛认可推荐。
由于前期已投入大量原始资金用于品牌设计、包装、宣传及原料储备,闫小灿后续又要在宣传推广、孵化运营、市场销售等环节投入资金,这对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形成较大考验。
2023年,在当地妇联的大力帮扶下,闫小灿成功申请到30万元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推动原料采购与品牌升级计划顺利实施。政策扶持的电商资源对接平台,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技术提升化橘红加工工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闫小灿积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其公司推出的“橘红创客孵化计划”,每月定期开展免费电商培训课程,累计培训学员超300人次。其公司还联合创客基地开展“电商+农业+直播”一对一电商培训模式,目前已有12名学员店铺月销售额突破5万元。如今,她的公司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增收,实现政策帮扶、企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多赢局面。
她接连按下重启键、加速键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的肖伙连早年和丈夫曾东拼西凑投入砂糖橘种植,后遭遇黄龙病疫情让整个柑橘产业遭遇寒冬。望着整片枯黄的果园,肖伙连没有消沉,而是带着土壤样本跑遍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专家建议这种酸性红壤适合种澳洲坚果。
在妇联的指导下,肖伙连牵头成立云浮市利农坚果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农户按标准种植,公司保底收购。这种风险共担机制让种植面积三年突破300亩,但加工能力不足的短板也日益凸显。
2023年初,肖伙连决定新建冷库、引进烘干线、购置检测仪器,但这些至少需要60万元投入。
而当时,企业账面流动资金不足20万元,向银行贷款又缺乏抵押物。“看着积压的生果一天天贬值,整夜整夜睡不着。”肖伙连回忆道。云城区妇联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之对接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在5个工作日内就完成10万元贷款审批。这笔资金如同及时雨,让企业得以率先启动标准化加工车间建设。
配套烘烤设备投产后,坚果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18个月,产品附加值提升40%。当年企业销售额突破200万元,较上年增长33%;带动合作农户从150户增至210户,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更可喜的是,通过延伸加工链条,每吨坚果可多创造8000元利润。
一笔笔“金融活水”的注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助推新时代女性自立自强、创新创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为助力“百千万工程”不断落地见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 李璐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