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之水串联三地同心 薪火相传演绎全民共享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陈行/文 赖犁 何龙/图
11-10 03:0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9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盛大举行。开幕式分为体育仪式和文艺展演两个环节。其中,在体育仪式环节,共有38个代表团的裁判员、运动员入场;文艺展演则以“圆梦未来”为主题,分为“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

开幕式大部分节目都由粤港澳三地联合完成,粤剧、咏春、麒麟、龙舟、醒狮、战舞等经典岭南文化元素与广绣、广珐琅、嵌瓷等非遗符号有机融合,现场还有独具岭南特色的花窗、芭蕉叶、灯笼等图案元素,生动诠释“既岭南又动感”。更有人工智能、VR、机器人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带来“古今结合”、视听交融的沉浸式艺术盛宴。

暖场表演即现丰富岭南非遗文化要素

18时许,暖场表演已经“点燃”全场氛围,节目分为“潮起”“声漾”“雄风”“筑梦”四个篇章,展现粤港澳传统与现代交融、体育与艺术共生的繁荣图景,由来自广州、潮州、梅州、汕头等33家演出单位共同完成。暖场表演节目巧妙地融入舞狮、粤剧、潮剧、汉剧、节令鼓等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呈现岭南文化深厚底蕴与展示时代气息交融的魅力和活力。

在第一章《潮起》中,非遗薪火相传,潮起聚力岭南,以舞龙舞狮等岭南非遗技艺展演为主体,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传递同心协力、砥砺奋进的时代力量。百面潮州节令鼓列阵,粤剧、潮剧、汉剧武生武旦与刀马旦齐现,靠旗水旗猎猎,气势磅礴激荡。

号角破空响起,鼓槌骤雨倾泻,客家花环龙自舞台两侧腾跃而出,于环形舞台交相盘桓。龙躯绵延数十米,龙须劲舞,龙目如电。揭阳青狮、汕头双咬鹅现身舞台。兽瞳闪烁,鬃毛飞扬,项上金铃清脆悦耳,与雷霆般的鼓点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曲震撼天地的雄浑乐章。

广东一度是流行音乐的“梦之都”。第二章《声漾》便以经典金曲串联粤港澳共同文化记忆,粤港澳三地歌手携手登台,演唱曲目《岭南月光光》《朋友》《紫荆花盛开》《澳门之夜》《我们都在这里》《梦圆湾区》,并结合花式篮球、街舞、中国舞与轮滑演员的动感表演,营造视听交融、同频共振的“燃情”氛围。

第三章《雄风》则通过咏春拳武术表演,以及花式跳绳、健美操、拔河等体育元素,展现中华武术的刚柔并济与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鼓点如雷,咏春少年铁壁列阵拳风撕啸,尽显南派武术刚劲威猛。消防员执救援器械实战演练,雷霆再现抢险瞬间。

跳绳少年足下生风,彩绳翻飞如流星赶月,在疾旋中织就跃动的疾风光谱;舞台对角羽毛球啦啦队员振臂挥扬羽毛球拍,银弧划破处青春迸发;一群孩童紧攥色彩斑斓的“拔河绳”,在观众此起彼伏的声浪中,共同汇聚团结进取的力量,力与美的交响炫动全场。

及至尾声《筑梦》,灯火璀璨处,粤港澳歌手和声共唱,三地舞者携手共舞,体育精神与家国情怀辉映,同心同行,筑梦中华。粤港澳三地歌手返场,十五运会会歌响起,将气氛推向最高潮。观众席上万名观众举起的手机灯光,汇成浩瀚星海,合唱 《气势如虹》、《真的爱你》等曲,共同谱写中华儿女同心筑梦的壮丽长卷。

体育场内造出“一片海”和“同心圆”

开幕式上,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同步升起五星红旗:广东在开幕式现场,香港在金紫荆广场,澳门在金莲花广场,彰显“一国两制”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及粤港澳儿女的国家认同感。在运动员入场环节,粤港澳三地代表团首次联合,组成一个方阵亮相入场,体现粤港澳体育健儿携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共铸时代荣光。

本次仪式标兵的服装在历届全运会中最为特别,摒弃以往的运动装造型,采用萌萌“小醒狮”造型,每名仪式标兵头上都有毛茸茸的醒狮头饰,衣裙都有鲜明的传统文化元素。仪式标兵的许多动作,结合广府文化、粤剧文化的特点,同时根据每个代表团的音乐和曲风展现不一样的动作和欢迎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多情绪价值、表演氛围。

引导员服装则以木棉花为原型,采用现代礼服短裙进行创新设计,并融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在云肩处绣制代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的木棉、洋紫荆、莲花纹样,与由广绣元素设计而成的引导牌互相呼应,尽显岭南文化风韵。

当《鸿雁》《茉莉花》《浏阳河》等地域特色鲜明的音乐声响起,无需播报员提示,现场观众就能立即领悟到正在入场的是来自哪些地区的运动员代表团。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是对各地运动员的致敬,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现场观众对自己家乡的热烈响应和加油鼓劲。最后,粤港澳三地代表团组成一个方阵出现时,现场奏响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开幕式上的烟花既体现艺术美,又蕴含科技味。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开幕式现场的安全,也保持隆重的仪式感,主创团队经过几轮专家论证,确定使用“冷烟花”的方案:通过低温燃烧经过特殊配比制成的金属粉末产生明亮的火花,达到传统烟花的燃烧效果,但温度远低于传统烟花燃烧可达到的上千摄氏度,因此相对安全且环保。

值得一提的是,“水”元素贯穿开幕式全场。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是历史首次,这本身就承载着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刻命题。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均临海靠水、因水而兴,有“水为财”的说法,因此开幕式表演以水作为核心表达,水的元素以不同形式呈现,惊艳的水舞台更是应运而生。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首次将同心圆与水面舞台结合,借助环形水幕舞台等前沿舞美技术,在体育场内“造出一片海”,打造沉浸式的海洋盛境;“同心圆”意象与体现岭南特色与海洋文明的水舞台灵动特质相融,营造出极具美学特质和哲学意蕴的艺术空间。

主舞台采用环形设计,直观呈现“同心圆”造型。环形舞台周边是广阔的水面,运用前沿的“虚实结合”技术,让珠江、维多利亚港、伶仃洋的水波在场地中交汇奔流,营造“天上人间皆入画,清辉洒落韵无边”的美好景象。这不仅是地理水系的相连,更是三地同源共流的文化血脉与手足亲情的象征;在艺术表达上,则深度融合“涟漪效应”与“和而不同”。

跨越古今的“科技”与传统对话

引人注目的,还有千年青铜句鑃经过数字采样乐音重现于世,传扬中华古韵,展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青铜句鑃出土于2000多年前的岭南地区,是最代表千年岭南历史的声音。它与编钟为同时代的文物,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编钟悬挂向下垂放,音色浑厚、延续时间长,而青铜句鑃口向上后坐落在架子上,声音清脆短促且穿透力强。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青铜句鑃,开幕式主创团队决定在开幕式上“敲响”青铜句鑃。

据悉,经过多级文物部门认真研究审核,主创团队将南越王博物院的青铜句鑃“请”了出来,在考古专家的见证下,开幕式音乐总设计、作曲家舒楠敲响青铜句鑃,技术人员尽可能地采集所有角度、所有声响。因青铜句鑃已有2000多年历史,采样声音略有些偏差,采集完成后,技术人员通过电脑与标准音440赫兹进行校准后,“复原”青铜句鑃原音。

于是开幕式中便出现智能机器人奏响青铜句鑃的精彩一幕。主创团队用智能机器人来演奏青铜句鑃(仿制品),敲出广东音乐中的精品《彩云追月》的主旋律,上演跨越古今的对话。智能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惊艳碰撞与深度融合,生动诠释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文化自信。

随之,当一众表演者以绳牵引鳌鱼气球静悄悄出场的时候,正是馆内表演转场灯光渐熄之时,金色亮光打在鳌鱼身上,一只巨大鳌鱼灵动地遨游于场馆半空,如梦如幻。这一极具震撼效果的大型空飘道具“鳌鱼”秀,让现场观众倍感惊喜,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符号“鳌鱼”的创新演绎,赋予其现代艺术表现力。

鳌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九子神兽,被赋予趋祥辟邪、祥瑞吉庆的寓意,并因“独占鳌头”的典故而闻名。如今,鳌鱼已成为岭南的文化基因:广州越秀山镇海楼顶的石湾彩釉鳌鱼花脊,古村祠堂屋顶的木雕、巷口墙壁的彩绘,大型道具舞蹈鳌鱼舞,盛大节日鳌鱼盛装出游,乃至广州以“金鳌”命名的街道,无不彰显着这片土地与鳌鱼的深厚渊源。

除了鳌鱼外,开幕式上岭南文化元素创意满满,表演形式汇集醒狮、英歌舞、粤剧、咏春等岭南文化元素,声音艺术融合广东音乐、粤剧、南音等,视觉上则采纳镬耳屋、芭蕉叶、木棉花、麒麟、鱼灯等。其中花的元素更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现场近4000套服装中,有2000多套服装以花为灵感和元素。

道具的花朵也贯穿全场:在水中绽放的花朵、旋转中五彩缤纷的花朵、场馆半空飘浮的巨型红木棉……当400名演员背着代表十五运会会徽的三色风车出现时,青春洋溢、充满动感,三色花朵齐齐盛放,彰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的岭南文化不分家、协心同办全运会的理念。令人惊叹的还有现场“看不见的花”。开幕瞬间迸发的冷烟花,在最后一瞬间凝聚成一朵巨大的木棉花。这朵由AR、VR技术形成的花朵,是屏幕前的观众独享的“福利”。

全运精神与大湾区文化特质互文

主火炬装置“天海一冠”以“天地人和、同心同向、鼎立中华”为设计理念,由三个金属柱体和一个金属圆环组成,圆环造型象征“同心共圆”的时代愿景;三个柱体相向而立,取自古代器物鼎的形制,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地人”的哲学思想。火炬传递由15名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分7棒完成,最终由粤港澳三地代表共同点燃圣火,彰显“绿色低碳、科技全运”的办赛理念。

当最后一棒三名来自粤港澳的火炬手执火炬,来到主火炬塔前时,“海水”从主火炬台上沿着台阶缓缓流下,星光投影在台阶上,如海浪涌动、熠熠生辉。三名火炬手共同举着火炬,拾级分海而上。点火高潮时刻,主火炬装置原本平置地面的圆环缓慢抬高,与地面成90度,圣火将圆环点亮后,圆环恢复水平状态并缓慢上升,三个柱体随之转动向外,形成“背靠背”三足鼎立的状态,稳稳托举起被点燃的圆环——这个寓意着“天地人和、同心同向、鼎立中华”的“天海之冠”,完美绽放。

此番,港乐歌曲也首次在全运会开幕式舞台唱起,它承载着港澳台胞和内地民众共同的时代记忆:当歌手同台唱出《海阔天空》这首经典的港乐,全场观众自发地合唱,这不仅是简单的怀旧,更是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叶问传承人带领两地武术健儿,在《沧海一声笑》的旋律中展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每一招每一式,都凝聚着粤港澳共同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人》的旋律响起时,全场观众自发跟唱。那一刻,艺术已经超越表演本身,成为中华儿女情感共鸣的最好见证。

开幕式尾声,主题歌《天海一心》也“点亮”了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这首主题歌由开幕式音乐总设计舒楠作曲、作词,他未循传统体育歌曲的激昂范式,而是以水为媒、融贯一心,锁定“水”这一与粤港澳大湾区共生共荣的核心意象,让全运精神与地域特质在“水”的意境中自然交融,以“上善若水”的包容品格呼应广东开放务实的精神,以“滴水汇海”的聚合力量诠释全民同心的全运理念,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文温情,为竞技体育注入柔软的情感温度。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陈行/文 赖犁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