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期“科创汇客厅·湾区圆桌π”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杨振宁讲座教授、2025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获奖者王小云团队核心专家、国际著名芯片安全专家樊俊锋博士和深圳数据交易所市场发展部主管王伟光作为特邀嘉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科创汇客厅”总负责人田原担任主持人。
活动嘉宾共同聚焦王小云院士在隐私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案例,梳理这些技术在广东可能率先落地的具体场景和潜在用户,研判技术转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人才“育 引 留 用”各方面问题,探索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相比,在密码科学成果产业化和人才高地建设差异化的独特发展之路。
嘉宾们首先深入分析了基于密码科学的隐私计算技术及场景应用。樊俊锋表示,隐私计算是保障数据“可用而不可见” 的关键技术,通过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等技术路径,可在数据不出域的情况下实现跨组织共享,为数字货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场景提供安全支撑。纽创信安深耕该领域五六年,已研发出基于 FPGA、GPU 的算力加速卡,正着力突破算法效率瓶颈,推动技术在AI安全等场景落地。
王伟光表示,当前公共数据运营中已广泛应用 MPC 等技术,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技术与跨境数据场景融合,强化市场导向的商业化落地。在金融领域,隐私计算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如微众银行与香港地区合作时,通过生成个人数据报告的哈希值并交由征信机构比对,既验证了数据真实性,又避免了原始信息泄露。而针对灵活就业这一新兴趋势,可依托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动态职业信用体系,通过可信职业档案与评价机制破解企业“想用不敢用”的信任瓶颈,最终形成“实战培养 - 灵活就业 - 信用保障”的良性生态。
在人才高质量发展议题上,嘉宾们也分享了独到观点。他们认为,产业人才培育需构建“实战导向”体系,鼓励青年人才深度参与项目研发全流程,通过“培训 + 认证 + 实践”模式实现个人技能与产业需求对接。而人才成果有组织产业化工作,正是打通“育 引 留 用”全链条的关键: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为相关领域青年人才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市场交付的全流程实战机会,既能在项目中培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商”“美商”,也能锤炼对算法、算力、数据的“算商”,实现“育”的精准化;通过链接全球顶尖资源,将有潜力的人才与大湾区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增强区域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实现“引”的高效化;通过建立职业信用生态,记录人才项目表现与行业评价,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持续背书,同时让企业更放心地开放核心项目,解决灵活用工中的信任难题,实现“留”的长效化;通过“项目制”合作模式,让人才根据兴趣和专长参与不同领域创新,在实战中释放价值,实现“用”的最大化。
“科创汇客厅·湾区圆桌π”由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主办,是“科创汇客厅·湾区对话”的延展活动。如果说“湾区对话”是“架起桥梁、实现破壁”,“湾区圆桌π”就是要“搭建平台、加速转化”。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人才研究院将继续“立足广州、协同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建设好“科创汇客厅”新型转化平台,发挥好人才成果有组织产业化新生力量作用,服务好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目标。
(通讯员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