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夕,3月4日,记者走进深圳市万厦居业莲花北村管理处“雷锋班”。管理处的墙上挂满了群众送的锦旗,展板上展示着“雷锋班”帮助群众的许多感人瞬间。自1998年成立以来,“雷锋班”收到表扬信上千封,这些信件内容不同、形式各异,但都满载了群众对“雷锋班”的感谢。
“雷锋班”是由万厦·莲花北村物业管理处秩序维护部(1)班队员组成,1998年为了协助社区残疾人康复站更好照顾“残友”成立。25年过去了,虽然“雷锋班”的队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雷锋班”的故事却在持续上演,队员们也在服务居民的点滴中续写“雷锋精神”。
1998年,住在莲花北村3栋姨妈家的小李姑娘,因小儿麻痹留下严重后遗症,平时移步十分艰难。得知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康复站,小李的姨妈想送她去试试,就找到康复站站长巫妙春。巫妙春向时任物业管理处主任梁宝喜求助,梁宝喜了解情况后当即拍板成立“雷锋班”接送小李。二十多年来,队员坚持每天早上8点半爬上七楼,将小李背下楼,再用轮椅送她去社区康复站,下午5点又从康复站将她接回,背上七楼的家。有了康复站和“雷锋班”的帮助,小李能天天和外界接触,认识新朋友、新事物,自信心也慢慢地建立起来,开始自学电脑、上电大,最终找到了工作、自力更生。
2010年年初,“截肢妈妈”张女士慕名从罗湖搬来莲花北村15栋,被列入了“雷锋班”重点帮扶对象。由于丈夫长年在加拿大,家里只有她和儿子,“雷锋班”每天都会安排队员按门铃询问她是否需要下楼,让她省了不少心。
家住莲花北村58栋的小女孩琦琦,因幼时意外伤害造成半身不遂,无法站立,平时移步十分艰难,想下楼去上学成了她的心愿。而她的父母每天一早出门上班,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照顾她已是力不从心,为此,上学和放学上下楼成了一道难题。2020年3月,“雷锋班”获悉后,和她家结成对子,只要有需要,“雷锋班”都是提供随叫随到随服务。
“只要残障朋友有需要,一个电话,‘雷锋班’就随叫随到随服务。也许是帮一些小忙,但真正去做的又有几人,更何况是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坚持。”巫妙春告诉记者,许多“残友”行动不便、视力或听力缺失,“雷锋班”就成了他们的腿脚和眼睛、耳朵,莲花北村小区没有电梯,“雷锋班”就背上背下,背出了许多“残友”的精彩人生。
“我们‘雷锋班’的电话是一年365天24小时在线的,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会随叫随到,做好服务。有些居民不好意思总麻烦我们,我们就和他们结成对子,定期询问他们要不要帮忙。”“雷锋班”班长刘中成说。
“25年来,‘雷锋班’服务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雷锋精神一直是鼓舞我们服务好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居民的精神力量。”莲花北村管理处主任毛诚表示。2022年,莲花北村管理处入选第八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