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保税区:与香港25年直通直联风雨同舟
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2022-06-27 21:00

南海之滨,深圳河畔,有一个酷似漏斗型的拐角,那里坐落着一个与香港直通直连的保税区——深圳福田保税区。

作为我国第一批设立的保税区,同时也是连接深港两地的重要枢纽,福田保税区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后的一次次腾飞,又与香港一起携手并进,不断迈上新台阶:保税区进出口贸易值从1997年约140.9亿元,跃升至2021年逾4400亿元人民币,增长30.6倍,以不足深圳万分之八的土地面积贡献了深圳八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值,单位面积贡献的贸易值和产出的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均居首位。

跨境运输快线

上世纪90年代的福田保税区

1991年5月2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福田保税区,这一历史性的举措标志着深港两地协同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1993年2月18日,福田保税区长达7.2公里的全封闭金属隔离设施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正式投入运作。至此,一个崭新的、被赋予新时代使命的特殊监管区宣告诞生。

福田保税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拥有专用的“一号通道”经落马洲大桥直连香港,专用的“二号通道”直通广深高速,为回归前夕各类重要物资快速通关、运往香港发挥了巨大作用。

25年后的今天,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依然在为供港物资运输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为支援香港抗疫、保障香港同胞生命安全,福田海关积极发挥“口岸+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启动“供港物资绿色通道”,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累计保障逾17.5万盒抗疫中成药、近500万人份的新冠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高效通关。

深港融合沃土

福田保税区作为深港合作及区域经济发展沃土,依托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以及国家对保税区的系列优惠政策,在九十年代初期迅速发展成为外资企业落户、投资的热土和深圳早期“两头在外”加工贸易的发源地、聚集地。

1997年1月1日,福田保税区正式开通一般贸易,应税货物开始通过保税区进入内地,从而带动区内仓储物流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向“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优进优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模式转变。

福田海关关员在赛意法公司生产车间开展调研并加强合规性指导。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便是香港回归祖国后深港经贸腾飞的最好例证。入驻福保28年的赛意法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芯片封装测试生产商之一。25年来,该司员工人数从1997年几百人发展至现在约4500人,集成电路日产量从约36万个提升至现在约3500万个。赛意法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说:“现在路上跑的汽车,不少关键高技术含量的电子器件都是从福田保税区发出的。”

科技策源高地

2017年1月,深港签署备忘录,合作发展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的重大使命。

近年来,深港两地紧密合作、协同发展,携手共建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和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重要平台。福田保税区凭借着扎实的外向型经济基础、成熟的产业配套、高效的通关环境及创新聚集的良好前景,成为科创区的先导区。

福田海关派员入驻e站通对外办理业务。

随着科研项目的密集落地,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对科研要素高效便捷入区的需求集中显现。对此,福田海关积极主动作为,成立专班主动对接、业务专家全程指导、“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为科创区机构及企业开启“当日申请、当日办结”的绿色通道……2021年2月19日,海关正式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对外开设6个海关窗口办理通关、保税、车辆管理等5大类42项业务,原产地证书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签发等业务的办理时间平均压缩50%。截至2022年6月,福田海关已累计保障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等21家科研机构建立海关账册,保障超4亿元科研设备顺利入区,5所香港高校、8家港澳知名仲裁机构、逾140个优质科研项目在充满着蓬勃朝气的河套滩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以来,福田保税区经历从传统保税物流园到‘深港融合沃土’,再到‘科技策源高地’,为深港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海关将继续围绕‘深港合作’的发展定位,大力优化监管服务,持续提升深港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福田海关关长许海良表示。

站在保税区内的“深圳南塔”——长富金茂大厦顶楼俯瞰,深圳河一路向西、奔腾而去,穿过历史的光影,见证着深港相守相望的故事在这里慢慢铺开……

(来源:读创APP)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 刘虹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