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7篇文章齐轰形式主义,决不亏待“干将”“闯将”!
宝安先锋
2020-05-2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号召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近日,《人民日报》围绕“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这一主题,连续刊发7篇言论,旗帜鲜明地向“文山会海”、痕迹主义、表格督查等形式主义顽疾开炮,提出决不能亏待“干将”“闯将”,引发人们围绕“如何集中精力和时间干事创业”展开热烈讨论。

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①

【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就要把上级要求与群众期待结合起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群众口碑作为最终评价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不久前,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直指问题,整治精准,正当其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我们党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斗争,一直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从下大力气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到要求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一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正因如此,党中央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此次印发的《通知》再次强调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是我们党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的有力体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就要把上级要求与群众期待结合起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群众口碑作为最终评价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应该看到,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高高飘扬。但也要看到,现实中也有一些干部片面理解“对上负责”,甚至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对立起来:有的落实上级指示不过夜,在群众利益面前却不担当不作为;有的执行政策层层加码、搞“一刀切”,对政策具体落实情况却不关心不过问。凡此种种,不仅损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消耗着基层干部的精力,也让“对上级负责”,变成了“为自己打算”。

其实,对群众负责就是对上级负责,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撰文指出,“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两者统一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之中”。比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事关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只有在工作中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在每项工作中去感受民生冷暖,在政策举措中惦记着万家忧乐,真正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才能找准工作的方向、自身的定位,在群众中留下好的口碑,也才能让人生奋斗拥有更高思想起点、不竭精神动力。

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是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工作的窗口,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中央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就是要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持续向好,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破解复工复产难点、堵点,尤其需要上下同心、狠抓落实。各地在制定执行复工复产政策时,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踏实调研,避免出现“被迫的形式主义”,比如“填表抗疫”“盖章复工”;在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时,能否既压担子、也搭梯子,为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切实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新闻图片在社交媒体刷屏。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出现在产业扶贫第一线,共抓扶贫。有网友感慨“上下同欲者胜”,表达出我们党闯关夺隘、不断赢取新胜利的坚定信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始终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心无旁骛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我们就能实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更好地从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决防止新的形式主义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②

【反对形式主义,既要彻底清除旧的形式主义,也要坚决防止新的形式主义,把问题是不是得到解决和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作为衡量标准来考核,我们才能让各种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个顽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比如,有的地方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实际发文数量不降反增;有的虽然推行“无会月”,但只是简单地把这个月的会议移到下个月。

前不久,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开宗明义写到,“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通知》既针对“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执行政策‘一刀切’”等形式主义老问题老现象,也剑指“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新动向新表现,体现了“驰而不息、落实落细”的精神,贯彻了“全面检视、靶向治疗”的要求,对于反对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反对形式主义,既要彻底清除旧的形式主义,也要坚决防止新的形式主义。以工作留痕为例,这本来是一项反对形式主义、强化工作落实的督导举措,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过分讲究和要求“痕迹”,就导致了新的形式主义。有群众反映,为了落实“河长制”定期到现场巡查的要求,有的基层干部一次带上好几套衣服,到现场后依次穿上,拍照后上传微信,以证明自己履行了职责。还有一些地方在扶贫工作中,过去对派驻的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进行填表考勤,但由于管理松散,许多都是来一次就把一周的考勤表都填了,为了避免这种形式主义,后来要求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队员必须每天早上来签到,然而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是要常驻在村子里的,每天跑到乡镇耽搁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考勤签到,这显然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无论是哪种形式主义,从其结果来看,都是花拳绣腿、徒有其表;究其实质而言,都是脱离实际、远离实践。换句话说,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解决实际问题,光围着形式打转转。其实,无论是减少发文,还是精简会议;无论是工作留痕,还是督导落实,都是为了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都是为了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在这个意义上,求真务实是形式主义的天敌,在“务实”上下功夫,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也才能让形式主义问题得到及时整治。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通知》既有“对下”的要求,把“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列入整治范围,也有“对上”的举措,明确要求“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上下贯通、共同发力,落实好《通知》要求,方能既解决表层问题、也解决深层问题,让干部心无旁骛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必须绷紧弦再加把劲。越是面对严峻形势,越来不得半点虚的,越需要坚持实事求是。把问题是不是得到解决和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作为衡量标准来考核,我们才能让各种形式主义无处遁形,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磅礴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③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就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有一天当两天用的精气神,决不能让文山会海拖后腿、误时机。

整治文山会海并不只是压缩数量,还要提高文件、会议的质量,把精文减会的效果转变为贯彻落实的动能。】

“中央层面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对各地区各部门发文开会情况实施动态监测”。不久前,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提出了确保发文开会数量比2019年只减不增的刚性约束。明确的要求、务实的举措,彰显了党中央整治文山会海顽疾的决心。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开展一年来成效显著。据统计,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发文数量都减少了30%以上,省区市文件和会议平均压缩39%、37%,中央和国家机关分别压缩39%、33%;来自全国基层观测点的蹲点调研数据显示,去年当地收到上级文件和本级发文平均减少31%,本级召开的会议数量平均减少35%。实践证明,把精文减会落到实处,基层干部就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但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削“文山”、填“会海”,既要巩固已有成果,还要防止文山会海以新形式出现。比如,原本发红头、走办公系统的文件摇身一变,以“白头”、便笺的形式发到基层;同一议题会议层层重复开,现场会议少了,视频会议却多了起来。这提醒我们,整治文山会海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也不能有初见成效就鸣金收兵的念头。防止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对在发文开会方面改头换面、明减实不减的,及时督促纠正,才能确保文山会海不会反弹回潮,从而形成崇尚实干的风气,让减负成果更好转变为干事热情。

《通知》指出:“加强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文开会的统筹管理”。任何一项政策,只有放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价值。如今,放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央强调精文减会的深意。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挑战,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我们要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就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有一天当两天用的精气神,决不能让文山会海拖后腿、误时机。从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到做好复工复产达产、复商复市,从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到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需要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的实干精神和奋斗热情,用扎扎实实的实干对冲疫情影响、实现既定目标。

开会、发文都是推动工作的手段,本身必不可少。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基层并不是怕开会、发文,而是怕开和自己关系不大的会,怕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更怕上下一般粗,缺乏针对性,又层层加码、滥提基层无法落实的任务要求。可见,整治文山会海并不只是压缩数量,还要提高文件、会议的质量。湖南长沙为发文、会议制作负面清单,什么样的文该发、不该发,什么样的会该开、不该开,一目了然;山东菏泽规定会议讲话等材料必须提前准备,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能现场办公、电话调度解决问题的,决不集中开大会。各地精文减会的经验表明,持续整治文山会海,确保开会、发文聚焦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为广大基层干部松绑,把精文减会的效果转变为贯彻落实的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广大基层干部处于与群众直接接触并解决问题的最前沿,各地区各部门不仅要给予关心关爱,也要为他们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支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坚实基础。

监督检查是为了解决问题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④

【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既着重发现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又及时了解有关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把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发现问题、触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发挥督查检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就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激发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8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一则案例是,某省住建厅在精准脱贫“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专项行动中部署工作草率,在2个多月时间内仅此项工作就先后4次发文更改工作要求、表格内容和上报时限,令基层无所适从,加重基层负担。在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中,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还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回答好这个问题,才能保证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

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是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党的作风、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中办近日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就是要革除督查检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发挥督查检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更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实际上,两年前中办就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中名目繁多、频率过高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明明是同一件事,却有六七个部门要求报六七个不同的表格,“项项要落实,个个要抓紧,都是上级部门,都得罪不起”。倘若只管出题点题,不管答题解题,势必令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这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仍然难以真正克服。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发人深省。督查检查考核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通知》明确要求,“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因此,督查检查考核的“指挥棒”必须精准,要督在实处、查在“七寸”、考在要害,不能只紧盯开了几次会、写了多少工作日志、记了多少台账、拍了多少“留痕”照片,而要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既着重发现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又及时了解有关政策需要完善的地方,把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增强督查检查考核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还要持续改进方式方法,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说,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开通上线一年多来,累计收到留言700多万条,相关部门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现场、直面问题”的实地核查方式,看到了真实情况,听到了真实声音。又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等大数据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好的方法、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事实证明,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督查效率和质量,探索运用“互联网+督查”,让数据多“跑腿”,让干部群众少“跑路”,有助于降低督查检查考核的制度成本,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考核程序中解脱出来,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情、抓落实。

在中国历史上,考核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人讲考核,“询事考言,循名责实”“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行”,注重的就是简便而有实效,这也为今天做好督查检查考核提供了思想资源和治理资源。发现问题、触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发挥督查检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就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激发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政策接地气才能真落地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⑤

【把“各负其责”变成“各自为政”,看似履职尽责了,却不顾政策执行的实效,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在制定政策、分配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理解基层难处,要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一些地方的政策看上去很好,到了基层却难以执行;几个部门的政策相互矛盾,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针对基层干部抓落实中的痛点,不久前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给予了“靶向治疗”,要求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避免“空中政策”“本位政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处于行政体系的“终端”和治理体系的“底盘”,不论是抓紧抓实抓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归根结底要靠基层去落实。越是在这个时候,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越是要避免不接地气、脱离实际,越是要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越是要加强沟通协调、避免出台的政策相互打架。防止政策在虚耗中陷入空转,就能让基层干部更好轻装上阵。

现实中,一些政策为什么会“空”?为什么会相互打架?表面上是行政体系的衔接和效率问题,根子却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乏调查研究,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脱离现实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把“各负其责”变成“各自为政”,看似履职尽责了,却不顾政策执行的实效,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近年来,党中央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得到充分检验。但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不同程度存在的“空中政策”“本位政策”消耗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成为困扰基层的一大顽疾。有基层干部说,最怕有的上级部门缺乏调研就出台政策,政策出台之后又一味地强调数字、进度和事后检查。此次《通知》要求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对政策制定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展靶向治疗,可谓切中肯綮、正当其时。

避免“空中政策”“本位政策”,首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关键在于全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加强对调查情况的分析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也能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却奉行“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有的即便调研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这样制定出的政策难免会“水土不服”。这次印发的《通知》既有“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的宏观要求,也有“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的方法指导,更有“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等禁止性规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各级干部必须对照《通知》要求抓好落实,真正在调研工作中沉下心来、扑下身子。

进而言之,避免“空中政策”“本位政策”,目的是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分配任务时,必须充分考虑基层实际、理解基层难处,要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这不仅仅是决策方法的问题,也检验着对待基层的态度和立场。作为上级部门,为基层减负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始终和基层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千方百计为基层干部抓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叠加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越是任务繁重,越需要增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越需要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就能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中,汇聚磅礴之力。

决不能亏待“干将”“闯将”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⑥

【目标在前、使命催征,尤其需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让崇尚实干蔚然成风,让干事创业活力奔涌。

为奋斗者拓展流动渠道,为担当者提供精神关爱,才能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区县副职升任“一把手”,昼夜奋战的社区党委书记获得晋升,扎根基层的下沉干部被破格提拔……在战疫一线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彰显“有为者有位”的激励作用,是对拼搏奉献者的大力褒扬,也树立起激励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时刻,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尤其需要干部站出来、豁出去、冲上前。近日,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正是为了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激发广大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将我国发展的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提出要求,再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将“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都旨在为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今年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必须绷紧弦再加把劲。目标在前、使命催征,尤其需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决不能亏待敢于和善于攻坚克难的“干将”“闯将”。这样,就能让崇尚实干蔚然成风,让干事创业活力奔涌。

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有基层干部说:“这激励那激励,用好干部最给力”。《通知》专门对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举措,提出要精准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及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应该看到,刚性约束强调的往往是底线要求,要真正把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还要持续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在干部创新有为时,给予提拔重用;在干部攻坚遇阻时,及时雪中送炭;在干部遭遇挫折时,打开容错空间……为奋斗者拓展流动渠道,为担当者提供精神关爱,才能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朝气、攻坚克难的锐气,争当开疆拓土的闯将、英勇善战的干将。

看一位党员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既要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要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既要看平时,也要看特殊时期、特别事件中的作为。《通知》明确强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从目前形势来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既定奋斗目标,需要付出比常规时期更加艰苦的努力。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各级党组织更应注重在严峻斗争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汇聚起广大干部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广大党员干部也应深刻认识到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扛在肩膀上,提高担当作为的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实践证明,实干者受尊重、不吃亏的地方,往往是风气正、事业兴的地方。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获奖励、得提拔、受重用,使他们更有盼头、更有劲头、更有奔头,我们就能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不竭动力。

“属地管理”不是责任转嫁

——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⑦

【只有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划定“属地管理”事项责任边界,才能防止“属地管理”变味走形。

有了明确权责边界,基层治理就能责任分明、有序运转;有了更多资源支持,基层干部就能更有底气、更加主动。】

为基层减负,规范“属地管理”是重要方面。“属地管理”,就是根据所在地域确定具体管理机关,从守土有责的角度确保治理有效。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属地管理”在明确责任、推动工作落实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注意一种倾向: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属地管理”为由,把一些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大的、棘手的工作推给基层,导致基层不堪重负。

对此,《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强调:“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应该说,“属地管理”的制度设计初衷是好的,如果执行到位,能够实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然而,如果把“属地管理”泛滥化,以属地之名“压担子”“甩包袱”,把分内工作、应担责任向下传导,与落实工作、提升治理的目标背道而驰,这就是改头换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有基层干部反映,“属地管理”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有的乡镇一年签订的责任状、任务书多达四五十份,信访、国土、环保、安监等工作一股脑全都“属地化”;本应条块协同、上下联动,有的地方和部门却把该自己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层层转移到基层,有些部门理直气壮当起“裁判员”。有人如此感慨:“名曰‘属地管理’,实为推诿扯皮。责任担当抛脑后,只向易事招手。”凡此种种,不仅让“属地管理”走了形、变了味,更导致基层出现“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错位。看似层层压实任务,实则层层转嫁责任;看似逐级落实工作,实则在“甩包袱”。

“属地管理”之所以出现泛滥化,一个重要原因是职责不清、边界不明,因此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关键在于厘清职责边界。有这样一个基层治理案例:山东省高密市朝阳街道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一个小区有违章建筑,网格员向“乡呼县应”平台发起呼叫。平台指挥中心向“响应”部门派单,相关部门分别根据职责作出处理。至此,一个违建执法事项闭环办理完成,前后总共不超过10个工作日。当地干部感慨,“建立起‘乡呼县应’机制,有效解决了乡镇‘看得见管不着’、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实际上,只有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划定“属地管理”事项责任边界,才能防止“属地管理”变味走形,才能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基层治理优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大厦地基中的钢筋。当前,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污染防治,都迫切需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都需要科学规范“属地管理”,真正发挥“属地管理”的治理效能。为此,《通知》既强调“放权赋能”,“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也强调“权责一致”,“各级领导机关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切实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到现代、科学、法治的轨道上来”。有了明确权责边界,基层治理就能责任分明、有序运转;有了更多资源支持,基层干部就能更有底气、更加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防止以“属地管理”为由搞责任转嫁,也是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制度设计上厘清权责,在资源分配上放权赋能,就能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编辑 邹远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