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8月,深圳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2月,深圳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名单。两年来,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不停步,全市100所实验校在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上脱颖而出。2022年11月,从中遴选出4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
改革需要凸显“样本”意义。为此,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先行者——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分别介绍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校在学科融合、数据应用和模式创新上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改革的特色与思考。
核心提示
·形成以学生学习和师生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新模式,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也助力构建高品质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环八步” 以学定教
经过多年积累和实践,南海小学凝练出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AI赋能智慧化测评的“三环八步”新型智慧教与学模式。课前,给学生推送整合资源用于自主学习,并进行智慧测评,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以学定教;课中,利用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后,利用大数据测评分析,根据学习评价的反馈与总结为学生量身定制分层化作业。“三环”环环相扣,“八步”步步高效。此外,学校还置配AI课堂分析系统,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高品质课堂的智能诊断分析,协助教师打造优效课堂。这样的智慧课堂不仅让信息技术赋能课堂重构、学习互动、分享评价,更是做到了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的“去标准化”。
全流程,构建教学新格局
“信息技术+教学变革”:探索新型智慧教与学模式。依托南山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改实验”的课题优势、专家优势、平台优势与服务优势,南海小学在7个平板教学班围绕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常态化地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素养课堂教与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智慧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课程深度融合,技术赋能课堂重构、流程再造、数字资源的运用、交互形式的创新、应用终端支撑下的学习、互动、分享与评价。
“团队教研+联动赋能”:打造四位一体教研共同体。转变教师备课方式,依托学校教研力量,与第三方研究机构合作,丰富教研活动与形式,组织专家讲座、网络研修、校内赛课以及校际间交流,组建专家团队,打造名师团队,建立教研共同体,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咨询、研讨、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数据挖掘+终端管理”:形成智慧管理与考评机制。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改实验”智慧课堂平台,及时获取教师参与状态,例如课程进度、备课情况、教学情况,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初步形成智慧课堂学生学习终端管理办法和智慧教学教师考核办法。
“学科变式+深化探索”:拓宽该模式的广度、深度和辨识度。以信息化为引领,在所有学科中探索以问题导向的情境式、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学科变式,如在体育学科中引入AI智能系统,线上教学也能实现趣味运动与同伴竞赛;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将情境化、游戏化、项目式融入其中,信息技术为德育赋能,在情境中潜移默化育人。学校将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居家与在校交替学习等新型学习制度,实施小学生在线研修计划,推进学习内容定制化、时间自主化、评价增值化、过程数据化,形成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有机结合的新格局。
体现了智能技术与智慧课堂的深度融合
深圳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曹晓明教授:南山区南海小学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老牌强校,近20年来从未间断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实验。学校多年摸索,探索出以高水平教改为核心,以协同化教研为抓手,以优质资源与智能平台为载体,以多样化课程与个性化学习支持为路径的“四轮驱动”立体化发展顶层设计。当前,学校紧扣智能技术与智能数据赋能南海打造智能化课堂的大背景,扎根课堂,打造了智慧课堂新模式,以数据为证据,以证据为依据,帮助教师快速掌握学情,动态调整教学决策,以学定教促进南海小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该校的探索,体现了智能技术与智慧课堂的深度融合,研究经验及建构的特色化课程与资源,值得关注与推广。
编辑:刁瑜文 黄浩 沈婷婷 邓健灵
审读:吴剑林
审核:刁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