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宝安燕罗“蛟龙”备战龙舟赛

读特新闻记者 夏宛莹
05-13 15:1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5月12日上午,茅洲河(燕山学校前)碧波激荡,热浪涌动。燕罗街道四支龙舟劲旅——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罗田绿水青山龙舟队、燕川龙舟队、洪桥头洪佛拳龙舟队在此展开高强度集训。

5月12日上午,茅洲河燕罗段(燕山学校前)碧波激荡,热浪涌动。宝安区燕罗街道四支龙舟劲旅——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罗田绿水青山龙舟队、燕川龙舟队、洪桥头洪佛拳龙舟队在此展开高强度集训。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进入倒计时,本土各社区龙舟队在碧波上划出整齐的水痕,展现出燕罗街道本土龙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队伍的争冠决心。

年轻一代的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

新生代扛起龙舟大旗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原本居住在东莞的黄氏先祖迁至茅洲河畔的塘下涌开基立村,开垦农田、疏通河渠,以“勤苦开拓”的精神奠定基业。这种坚韧不拔的宗族品格,在龙舟竞渡中得到具象化传承——1997年成立的首支社区龙舟队,曾连续三届斩获松岗赛龙舟“三甲”,成为当地佳话。

2016年,随着宝安龙舟赛的重新启幕,该社区重组新一代龙舟队,以“90后”青年为主力的队员接棒传统,现任队长黄业民带领的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以“塘下涌团结一致必成功”为口号,征战粤港澳大湾区各大龙舟赛事,屡创佳绩:2023年、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茅洲河龙舟赛本地组冠军,2024年深圳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龙舟项目200米直道赛第二名,500米直道赛第一名,总成绩第一名……荣誉背后,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突破。

科学训练锻造“蛟龙”

细节决胜“卷”出新高度

为在5月24日的赛场上能成功卫冕本次龙舟赛深圳男子组冠军,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自4月14日便进入“魔鬼训练”,特邀“冠军教头”——顺德乐从龙舟队陈光钦坐镇指导。

每日上午8点多,队员们集结茅洲河畔,慢跑、拉伸、力量训练一气呵成。9点半龙舟入水,桨叶随鼓点整齐破浪,水花飞溅间,呐喊声与划桨声交织成战斗序曲。“冲刺时桨频再提5秒!”“注意左右桨平衡。”陈光钦的指令穿透河面,高强度训练持续至日头高悬。 “这支队伍有股不服输的狠劲儿!”陈光钦感慨。即便雨天,队员们仍转战社区体能室,卧推、卧拉、腹部核心训练轮番上阵。

队伍正在茅洲河训练。

当日训练间隙的一个小插曲,折射出队伍势必夺冠的决心。一名“00后”队员掏出香烟,立即被黄业民制止并提醒:“龙舟竞技需要极致的身体状态,集训开始我们就实行烟酒禁令,这也是为你自己的身体好。”

“龙舟精神既要守住根,也要闯出新路。”黄业民表示,队伍在传承宗族团结拼搏文化的同时,引入运动科学训练体系,并每年吸纳新生力量。“老队员传经验,新队员拼冲劲,对手越来越强,我们得在细节上‘卷’到极致。”面对各队实力跃升,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正在细化每个桨手的发力角度,甚至精确到桨叶入水深度。

治水蝶变见证初心

龙舟精神薪火相传

“小时候茅洲河是条臭水沟,如今却成了龙舟竞渡的生态画廊,成为宝安向世界展示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出生于1988年的黄业民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感慨。近年来,水污染治理清淤截污、生态修复、滨水景观重塑,让这条“母亲河”焕发生机,白鹭翩跹、鱼群洄游的景象重回市民视野。

2024年,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荣获深圳组冠军。

从臭水沟到生态河,从传统民俗到现代竞技,塘下涌江夏黄氏龙舟队的每一次挥桨,都在描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融、生态共治、精神共生的时代画卷。

5月24日,且看燕罗蛟龙出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龙舟赛道上划出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

编辑 秦涵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夏宛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