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载护源路 一捧清水到香江 ——寻乌县护林员何洪先的香港圆梦之行

赣南日报 王宏伟 徐金星/文 李劼 刘加鸿/图
07-22 10:13
收录于专题:深读寻乌
摘要

26年的坚守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2025年6月30日,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之际,57岁的寻乌县护林员何洪先站在香港居民朱国华家的厨房,双手微微颤抖着掬起一捧自来水。当清冽甘醇的水流过喉间,这位守护东江源头26年的汉子眼眶倏地红了,喉结滚动着吐出一句质朴的话:“流到香港的东江水,和江西源头一样甜!”这声朴素的感慨,凝结着寻乌县两代护林人三十余载的坚守,更见证着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的深情。

赣南日报2025年07月22日版面

小河弯弯向南流

时间的指针拨回1964年,为解决香港用水之困,跨区域大型调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于1965年3月1日正式通水。60年来,东江持续为香港、深圳及东莞沿线输送优质水,累计向香港供水超过300亿立方米,约占香港淡水需求总量的80%,成为香港繁荣稳定的“生命水”。

保护东江源水质优良,由此成了赣、粤、港三地同胞的共同心愿。

位于寻乌县三标乡的桠髻钵山,是东江发源地,东江水从这里奔流直下,润泽粤港。海拔1101.9米的山脚下,57岁的何洪先的巡山路从清晨6点开始。“一把镰刀劈荆棘,一面防火旗醒路人,一辆摩托闯山路”,这是他26年不变的行头。箬竹坑的晨雾、樟畲的鸟鸣、桐梓垇的风声……16公里山路,每一个岔路口,何洪先都要绕进去仔细查看,防火防盗采、防乱砍滥伐。一路走走停停,一圈跑下来,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何洪先却做得格外认真,他深知,保护好这里,就是守护好一江清水,就是守护着下游无数人的用水希望。

何洪先在桠髻钵山巡山护林。

“这片山,我阿爸也巡了十来年。”何洪先蹲在溪边取水时,总会想起1999年那个清晨。父亲把巡山的镰刀交到他手上,掌心的老茧蹭过他的手背:“这水流到香港,一滴都不能脏!”从那天起,“干净”成了何洪先刻在骨子里的执念。渴了掬一捧山涧水,饿了啃口干粮。寒来暑往,每年磨破五六双解放鞋。“你看这树一年比一年高,水一年比一年清,值了。”他望着林海,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多年的巡山经验也让何洪先意识到,光靠巡山还不够,必须增强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一次,何洪先在巡山时发现村里的老人正准备砍伐自家林地里的几棵大树。何洪先赶忙上前制止,起初对方并不买账,还与他争执起来。何洪先没有生气,而是在第二天和村里的老支书一起来到了老人家里,向他讲述东江水供港的重要意义,解释山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地劝说,老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弃了砍树的念头,还成了何洪先的“义务宣传员”,帮忙向其他村民普及护林知识。

“有时候巡山走累了,我就坐在石头上,望着山里绵延的溪流,时常在想,如果有机会,我想到香港去,尝尝我们这里流过去的水,是不是和源头的一样甜。”虽然没出过远门,但何洪先却有着这样一个朴实的心愿。

一路奔腾到粤港

2025年适逢东深供水工程建成60周年,也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在香港回归纪念日前夕,何洪先收到了来自香港文汇报的邀请函——他将作为守护东江源头的寻乌县护林员代表,与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者代表一同前往深圳与香港进行实地探访,感受东江润泽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勃勃生机。

临行前,何洪先特地来到桠髻钵山脚下的东江源瀑布,将5个玻璃水瓶注满清泉。“这是最真挚的见面礼。”他轻抚着瓶身笑道,“这清清的东江源头水,最能体现出我们保护东江源头付出的努力,也最能见证我们与香港同胞同饮一江水的浓浓感情!”

在踏上去往深圳的高铁时,何洪先难掩内心的激动:“57年了,我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没想到是去香港,终于要圆梦了!”在车站候车厅,何洪先再次拿出那5瓶装满东江水的瓶子细细擦拭,他打算将这些水赠予参与此次活动的香港各界代表。“这不仅是水,更是我们60年来的守护承诺。”何洪先庄重地说。

绿水青山间的东江源水库。

高铁飞驰在南粤大地上,何洪先趴在窗边,目光追着窗外的绿意。那连绵的青山、纵横的水系,多像他日夜守护的山林脉络——原来自己毕生呵护的绿色血脉,早已蜿蜒千里,把赣南的葱郁和香江的璀璨紧紧连在了一起。

与活动主办方汇合后,何洪先第一站便来到了深圳水库,感受了深圳水库的一泓碧水。深圳水库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的末端核心枢纽,承担着调配、储存和净化东江水的关键职能,对于保障深港两地供水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站在水库堤坝上,他望着眼前波光粼粼的广阔水面,不禁想起自己守护的东江源头——那里的涓涓细流,经过东深工程的接力输送,最终在这里汇聚成滋养深港的生命之源。他来到水库内“对港供水60周年打卡纪念”区域,留下了一张“灿烂”的打卡照片。

流到香江看一看

在探访东江水抵港第一站——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时,何洪先向香港水务署一级监工潘先生赠送了一瓶自己亲手盛装的东江水以作纪念,望着木湖原水抽水站内清澈的东江水,何洪先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当听说香港小朋友现在都能直接饮用东江水时,这位老护林员挺直了腰板。

“流到香港的东江水,和江西源头一样甜。”来到香港沙浦道御豪门小区居民朱国华的家中,何洪先打开水龙头,双手捧水,低头喝了一大口后,情不自禁地说。朱国华也动情地说:“滚滚东江水,情牵赣粤港。同饮一江水,浓浓家国情,相信再过60年,东江的水还是一样甜。”

何洪先来到香港居民朱国华的家中,品尝香港东江水的甘甜。

“圆梦了,圆梦了!”维多利亚港畔,第一次走出家门这么远的何洪先感慨万千。“来到香港,我就是想亲眼看一看东江水的清澈、亲口尝一尝东江水的甘甜、亲耳听一听香港同胞的心声。看到香港同胞在东江水的滋润下,产业兴旺发达,生活这么好,我真是很开心很自豪。”

何洪先这份自豪背后,是寻乌县多年的“硬功夫”。2015年,寻乌水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通过坚持整体布局、全面系统、综合治理思路,统筹推进流域生态的治理与保护,打造了“源头移民保护-流域内治理-出境断面监测”全流域治理模式,在源头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在流域内开展综合治水、治沙、治污、治气、治企,在交界断面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同时,加强跨省协作,与下游广东龙川等县市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联合监测、联合预警、联合应急演练、联合执法等,共同发力促进流域治理,让每一滴流入东江的水都经过净化……

归途的列车向北疾驰,何洪先的行囊里多了几样宝贝:香港同胞送的徽章、纪念币、冰箱贴,都被他用布仔细包着。回到家乡,这位老护林员的目光,已投向更葱郁的未来。他给儿子发送的手机语音在山间回荡:“儿子啊,爸此生无憾了。记住,桠髻钵山流出的不仅是泉水,更是我们对守护好东江源头的庄严承诺。”

26年的坚守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何洪先的巡山路,还在继续。清晨6点的山林里,镰刀劈荆棘的声音、防火旗猎猎的声音、摩托车突突的声音,又一次响起。这声音里,有两代人的接力,有三地人的牵挂,更有一条河的约定……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