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车展期间,声称遭遇“刹车失灵”而登上特斯拉车顶维权的车主张某相关案件近日有了新进展。根据特斯拉中国方面消息,7月11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二审维持原判,被告张某被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应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
7月14日,读特新闻记者从张某案件的代理律师周玥处了解到,张某将向法院提交再审申请。据悉,另有张某诉特斯拉产品责任纠纷的案件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目前在等待一审判决结果。
“个人和企业打官司本就是一场长久战,所以4年也只是开始,并非事件的最终结果。”在二审判决后,张某在社交平台表示。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7月14日转载了二审判决的相关新闻报道并表示:“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剩下的交给时间。”
二审判决后,特斯拉车顶维权的车主张某在社交平台发声。来源:微博截图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就事件在社交平台发声。来源:微博截图
因“刹车失灵”事件登上车顶维权
根据公开报道,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现场,河南的特斯拉车主张某爬上了特斯拉展车的车顶,身着“刹车失灵”标语的T恤,并喊出相关的口号。当天,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行政拘留。同年5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向张某提起名誉权诉讼。
7月14日,读特新闻记者从张某的代理律师周玥处了解到,张某上海车展维权事件起源于一场2021年2月21日的事故。
根据张某描述,当天,其父亲驾驶Model 3行驶在安阳341国道南段村段。“当时车速约60km/h,在距前方红绿灯约200米处松开了电门,车辆开始减速并向前滑行。快接近前方等红灯的车辆时,先轻踩刹车未见明显减速,后重踩刹车,发现刹车踏板僵硬,很难踩动,制动失效。”张某表示,当时车辆仍以50公里左右的时速前进,在连续躲避了两车后,先后撞到一辆哈弗SUV、一辆日产轿车,最后撞到路中的水泥护栏才停下。
对于事发时的车速,双方各执一词。根据北京青年报当年报道,2021年4月22日,特斯拉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张某的车辆在事发前30分钟,速度多次超过100km/h,且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
根据周玥提供的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以下简称“判决书”),记者看到,公安机关对该事故原因认定为“案外人张XX驾驶案涉车辆时未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故负事故全责。”
判决书显示,一审法院查明事实,事发后,张某向河南省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了投诉,要求退车并赔偿包括精神损失、医疗费、误工费在内的损失。特斯拉和张某曾就选择技术机构之后再协商鉴定事宜达成一致,但后来张某表示不接受第三方鉴定,撤回了投诉。在本案审理中,张某没有申请对案涉车辆是否存在刹车失灵进行司法鉴定。
此外,记者看到,张某自述2021年前往上海车展维权是因为合法途径无法获得行车数据,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能前往现场,希望能与特斯拉高管沟通。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名誉权纠纷二审维持原判
另有产品质量纠纷案件在审
根据判决书,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读特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判决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张某需在新浪微博账号、《法治日报》上公开发表致歉声明,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二是张某赔偿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损失172275元;三是驳回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其余诉讼请求。
二审判决后,张某在社交平台表示,“我和特斯拉的官司,名誉权只是边缘战。二审维持原判,也并不代表特斯拉刹车不失灵。因为名誉权不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对于读特新闻提出的采访请求,她委托周玥进行回应。
7月14日,周玥告诉记者,与上海车展维权事件相关的共有三起诉讼。除上述名誉权纠纷案件,另外两起分别是张某诉特斯拉的产品责任纠纷案件和张某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斯拉的行政案。对于名誉权纠纷案件,张某将向法院提交再审申请。
此外,周玥指出,对于二审判决内容,网上流传的“据司法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上海车展事件’使特斯拉遭受了超过1.7亿元订单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商誉损失”为不实消息。二审判决并未认定张某维权一事造成特斯拉方面损失1.7亿。
同日,记者留意到,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在社交平台转发了二审判决的相关新闻。在这条动态中,陶琳表示,“那年的上海车展我们邀请了车主志愿者帮忙讲车,媒体日那天他们进不来,不在现场。铺天盖地的新闻发生后我们以为后面几天车主们不会来了,结果第二天他们全都到了,还特别说,‘就是为了这个事,我们必须站出来,帮你们解释这台车有多好。’”
陶琳写道:“特斯拉走到今天,靠的是几百万车主们的支持,我们可能有些地方还不能让车主们100%满意,但是会用100%的努力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剩下的交给时间。”
编辑 秦涵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