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话题#云南鸡枞代洗代炸业务火爆#引起网友热议。
对于野生菌的钟爱,云南人自称第二,绝对没有人能说第一。所以每年为了将野生菌的食用时间延长,云南人变着花样想出了各种烹制方法,而“油炸鸡枞”就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种。
每年7到8月,都是云南野生菌的销售旺季。随着新鲜鸡枞大量上市,炸油鸡枞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首选。这两天,在昆明市的云南木水花野生菌市场,“代洗代炸”的店铺前排起了长队。
鸡枞美味却难打理,因此,“代洗代炸”一条龙服务在当地广受欢迎。从清洗、调味、油炸到包装,每公斤加工费30元,顾客只需坐在旁边等待,就可以轻松吃上美味的炸鸡枞。
说到云南野生菌,总是离不开另一个话题:吃菌子有可能中毒。
全国网友看着中毒者描述 “小人跳舞”“树木说话” 的奇幻场景,吓得捏紧手机。云南人却大声调侃“炒透点、放足蒜,不可能有毒!”“中毒?那是没炒熟!”“大自然给的快乐,哪能因为这点小插曲就放弃?”
这份底气,来自云南的 “天然菌子宝库”。
云南是“野生菌王国”
“有山必有灵,有灵必有菌。”
云南省作为一个多山的省份,拥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不乏珍贵稀有的品种。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占世界的45%、中国的91%,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为世界之最,产品远销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野生菌王国”之称。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云南省已知的野生食用菌有978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还有一些特性:很大一部分是菌根性食用菌,即菌和树木是共生的,菌的菌丝打入树的根部,共同形成一个菌根。松茸就是典型的菌根性食用菌。只要树林长得好,有些树的根部会生长菌根性食用菌。
云南省很多食用菌种都非常稀有,比如享誉欧美的块菌(松露)、鸡枞等。以鸡枞为例,因为鸡枞是和白蚁共生的,不能进行人工栽培。并且,鸡枞在美洲以及欧洲都没有产出,只分布于部分东南亚热带地区和非洲热带地区,分布区域狭窄,因此弥足珍贵。块菌亦非常珍贵,在欧洲市场,黑块菌、白块菌每公斤售价都相当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云南市场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有240多种,除前面提到的几种以外,还有黄癞头、鸡油菌、牛肝菌、见手青等在国际上颇有知名度的品种。
下面科普一些大家常拾的野生菌。
松露
图源:悦读嵩明
松露生长在土里,是一种附着于松树根下的茎块菌类,含大量水份和钾﹑钙﹑镁﹑铁﹑氟等微量矿物元素。它不像一般的菌菇柔软多汁,反而质地较坚硬。
松茸
图源:悦读嵩明
松茸,也叫松口蘑,非常昂贵的菌种。
黄皮鸡枞
图源:悦读嵩明
黄皮鸡枞出得比较晚,一般到10-12月出,色黄朵大肉厚,一朵就可煮一大碗,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烧、炒、油炸等,还可腌成酸菜吃。味道鲜甜可口,香味浓郁,醇香满口,别具风味。
鸡枞花
图源:悦读嵩明
鸡枞花比鸡枞还很多,成片成片的出,量多,朵小,难捡洗。味道鲜美嫩滑。吃法同上。
火把鸡枞
图源:悦读嵩明
因为是在过火把节时出(农历六月二十四)而得名,火把鸡枞一出就是一窝(片),数量较多,味道鲜美,可煮汤、可炒吃,最多的是油炸,做成鸡枞油可一年四季保留着吃。
大红菌
图源:悦读嵩明
为野生珍贵的食用真菌,内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人体必须成分,有安神补血作用,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较之其他菌类鲜甜可口嫩滑。大红菌以朵大脚粗,颜色深红者为佳,吃法可煮清汤,煮鸡,炒、焖等,必须要煮透才能吃。朵小脚细有苦辣味的红菌是有毒的,不能吃。
野生菌虽美味,但吃菌仍需谨慎,近八成的吃菌中毒事件都是因为误采误食。科学、安全、严肃食用野生菌,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这些野生菌
不采摘、不食用
↓↓↓
野生菌中毒防范
在已知的食用菌种类中,见手青(手摸此菌,它会变青紫色) 有微毒,要是烹制方法不当,会引起食物中毒。云南省每年都有媒体报道野生菌食用中毒事故发生,多为误食有毒野生菌或未加工熟透食用导致。野生菌中毒大多数为见手青。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都是胃肠类型和神经精神型。
此类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伴烦躁、幻视等症状。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尿、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故我们要注意,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每种野生菌即使无毒,也不要过多地混杂炒煮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加工野生菌一般要通过高温煮透,以降低毒性。另外,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因为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某些物质可能与酒中所含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德钦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号、悦读嵩明微信号)
转载请标注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