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15时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
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可谓“站无虚席”
发布会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
这些要点、亮点别错过↓↓↓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会期6天 主要议程发布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
大会主要议程如下:
大会期间,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2次大会发言;在委员驻地分别举行多次界别小组会议,部分界别还举行界别协商会议。开幕会、闭幕会邀请外国驻华使节旁听。除了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外,大会还将举办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全国政协一年来办复提案5000余件
刘结一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全国政协助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在履职建言方面,全国政协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过去一年,组织重大问题专题研究42项,举办各类协商议政活动85场次,办复提案5000余件,报送信息1万余篇。
中国经济当前恢复基础还不稳固?刘结一回应
在回答中国经济相关问题时,刘结一表示,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达到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日新月异,绿色生产力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
春节期间,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家电和音像器材热销,同比增长166.4%,旅游业增收37.5%,中国经济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稳健前行。
刘结一表示,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消费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领域风险仍待化解。
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中国经济的巨轮,从来都是在劈波斩浪中扬帆远航的。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养老育幼问题同样是广大政协委员的牵挂
刘结一介绍,大家关注的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等问题同样是广大政协委员的牵挂。
全国政协将继续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紧盯“急难愁盼”,真情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大家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全球过半!刘结一提到春晚“秧BOT”
刘结一介绍,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深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收效显著,经济发展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一系列科技成果接连亮相,一项项“黑科技”闪亮登场。传统产业追“智”逐“绿”,智能装备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灯塔工厂”中,我国占79家,其中近半数来自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未来产业布局蓄势。人形机器人上“春晚”扭秧歌,无人机飞夜空放“赛博烟花”,人工智能开源大模型引发世界热议。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过半。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机勃勃。
刘结一点赞首个“非遗版”春节!电影票房屡破纪录+科技产品爆款迭出
今年,中国迎来“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国潮涌动,年味、文化味十足。
刘结一介绍,首个“非遗版”春节长假,大家过得更精彩、消费更旺盛。电影票房、观影人次双双破纪录。传统文化与高新科技跨界融合,爆款迭出。过境免签政策带火“中国游”,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50%,创下历史新高。“打卡”中国年俗成为时尚,住民宿、穿汉服、逛庙会、吃饺子,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回味无穷。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44个,居世界之首,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点赞巴西记者中文!刘结一: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巴西记者用中文“自报家门”,并就中国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进行提问。
刘结一首先为这名外籍记者的中文点赞:“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缩影。”
刘结一表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进政协”的外国朋友说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进政协”是邀请国际友人到全国政协参观交流的一项品牌活动。参与到其中的外国记者就全国政协对外交往活动提问。
刘结一介绍,全国政协深入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智库外交、公共外交。在去年举办7场“进政协”活动,100多个国家的外国朋友进入全国政协。
有参与交流的外国朋友说,民主要与本国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发展道路等契合,中国协商民主的经验值得研究借鉴。
有的外国朋友说,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往来超6000万人次!内地与港澳“双向奔赴”蔚然成潮
刘结一介绍,港珠澳大桥客流车流再创新高。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大湾区城市群“硬联通”进一步完善。有港澳网友晒出了大湾区自驾游一日转三城的感叹。“软联通”持续提升,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相继落地,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高效便捷。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已经“点对点”运送病人。
春节期间,港澳居民来内地260多万人次。去年内地旅客前往香港达3400万人次,前往澳门近245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约27%和29%。“北上南下”“双向奔赴”蔚然成潮。大湾区路相通、城相融、心相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新活力、新气象。
本届政协首设环境资源界别
刘结一介绍,这些年,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这是大家的共同感受。过去一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森林覆盖率超过25%,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全国政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本届政协首次设置环境资源界别,汇集来自生态、环保、能源等多领域委员、科研专家、企业家等。
编辑 张克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爱读书的深圳人# 地铁站里的小读者,2025年3月25日,在地铁2号线侨香站内,一位小读书手捧的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插画设计师,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漫画,读完这本书的小可爱们,就如同书中人物一样,再次看到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 现代城华庭开展演讲专课 2025年9月7日,现代城华庭内氛围热烈,一场聚焦小记者能力提升的“性格色彩与演讲专课”成功举办。活动以“感悟成长力量,传递温暖声音”为核心,通过专业授课与真实分享,为优秀志愿者以及小记者们搭建了学习演讲技巧、涵养共情能力的实践平台。 活动筹备阶段,小记者们便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他们主动承担“志愿小助手”角色,有序完成桌椅摆放、教具整理等工作,用细致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为活动营造了温暖有序的开场氛围。 课程环节,主讲人小雅老师以自身成长经历为脉络,将专业演讲知识与个人故事深度融合,让授课内容既具专业性又富感染力。她分享了从童年时期迎合期待却遇否定,到为不让父母失望奋起逆袭,再到克服内心胆怯成长为专业演讲讲师的历程。谈及过往被质疑、让父母担忧的片段时,小雅老师真情流露,现场情感共鸣浓厚。同时,小雅老师引入性格色彩理论,引导小记者识别自身性格特质,并传授“依据性格调整沟通方式”的实用技巧,助力小记者提升演讲的针对性与感染力,现场小记者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学习氛围浓厚。 随后,助老组志愿者依次上台分享。他们以日常助老服务为切入点,讲述了“冒雨为独居老人送物资”“耐心陪伴老人聊天解闷”“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等朴实故事。这些没有惊天动地情节的分享,却满含善意与坚守,让小记者们深刻认识到“奉献”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蕴藏在点滴行动中的责任与热爱。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堂专业的演讲课程,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成长教育。小雅老师的经历传递了“勇敢突破自我、用坚持改写人生”的信念,志愿者的故事则诠释了“以善意对待他人、用行动传递温暖”的价值。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