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深圳报告 | 战疫战贫两手抓两不误
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2020-05-23 08:10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9月底前实现剩余贫困人口78户456人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标准。”在深圳对口帮扶的广西河池都安县隆福乡葛家村,村里的脱贫攻坚督战牌上,脱贫进展清晰明了,截至4月,已有21户104人达标,由深圳帮扶资金支持的养蜂等新特色产业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当前,深圳对口帮扶涉及9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八大以来,深圳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300亿元,助推近160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尚有9.6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试题”,深圳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深入推进劳务协作、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举措,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携手对口帮扶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从家门到厂门,克服疫情影响抓实就业扶贫

今年春节以来,汕尾城区捷胜镇大流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钟宁的工作日志上,多了一项重要工作:疫情防控。

制定网格化作战图,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排查,在卫生设施薄弱、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钟宁不遗余力开展疫情防控。这只是深圳派驻汕尾、河源445名扶贫干部的一个工作缩影。

深圳对口帮扶汕尾的驻村干部在疫情期间逐门逐户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疫情防控不能松,脱贫攻坚不能等。随着疫情好转,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成了重中之重。在对口地区,深圳扶贫干部千方百计筹集防疫物资,为扶贫车间、共建产业园区复产创造条件,保障贫困群众就近上岗复工。

“这些物资对我们企业复工来说实在太重要了。”3月27日,喀什31家先期复工复产的企业来到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基地,领走了深圳第十批援疆干部进疆时带来的10万只口罩、消毒水以及额温枪等物资。

在深圳,面对市场出现的劳动力阶段性短缺困难,市扶贫合作办出台《关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通过与对口地区建立动态对接机制,深圳摸清对口地区建档立卡的劳动力总数、来深就业意愿人数,同时推出“帮你找工深圳通”小程序,建立线上匹配招聘模式,组织免费返岗专列、“点对点”包车,输送务工人员到深就业。

“本来年初三就要来上班,没想到疫情来得太突然,在家待着干着急。”2月28日,来自河源的邓丽珊搭乘深圳帮扶河源务工人员返岗接送专车回到了深圳。从“家门”到“厂门”,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返岗就业有了“直通车”。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以来,深圳通过返岗专列、包车等形式共帮助超过5万名务工人员返深复工。

从产品到圳品,加强产销对接推动消费扶贫

“如果不是扶贫工作队帮忙,我家的番石榴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卖掉!”海丰县联安镇坡平村的贫困户黄小雄说,通过扶贫干部接力转发“爱心助农”信息,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就卖出了159箱共计1430斤番石榴。

受疫情期间交通物流等影响,今年深圳对口地区农产品出现了“有量无市、有价无市,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的困境,滞销情况严重。

“决不能让贫困户的农产品烂在地里!”面对汕尾多个贫困村农产品销路不畅,深汕指挥部组织驻村第一书记“代言”农产品,创新“平台+电商+内销+网络代言直播”的模式,帮助售出2300多万元农产品。

在消费扶贫中心(深圳),入驻企业通过网络直播推介产品。

通过发挥电商行业优势,深圳创新消费扶贫模式,动员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以买代帮”的形式助农增收,广大扶贫干部更积极利用直播带货,帮助对口地区农产品打开销路。

从拔穷根到谋长远,推动长效脱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大化县有2.3万贫困户搬迁到县城居住,就业是个大问题。”大化县农村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欢说,目前由粤桂帮扶资金援建的农民工创业园正在加紧推进,预计今年12月建成,届时可以提供9000个就业岗位。

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今年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然而承诺如金,战鼓催人,深圳各前方指挥部(工作组)争分夺秒。

针对尚未脱贫摘帽的广西百色、河池6个贫困县,深圳加大资金支持,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在产业帮扶、消费扶贫、劳务协作等全面提升强化,帮扶贫困户通过劳务就业、发展产业增收,坚决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竹瓦根镇雄久村村民全部喜迁深圳市援建的“边境小康村”——雄久新村

针对已脱贫的对口地区,深圳持续推动帮扶项目巩固脱贫成果。在西藏察隅,今年7个援藏项目已进入全面建设施工阶段;在新疆喀什,深圳援建的38个项目已开工36个,开工率超过90%。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深圳一直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从劳务协作、产业发展上着眼,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产业帮扶到村到户,为贫困群众持续注入发展活力。在汕尾、河源,324个贫困村已在去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一村一品”产业项目仍热火朝天,农户干劲十足,推动全面向乡村振兴迈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深圳正全力在“拔根”上下功夫,在“造血”上谋长远,携手对口帮扶地区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