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习惯手机排行榜里看到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等品牌时,一个“神秘”的品牌——Nothing,正悄然翻开新的一页。这个以透明设计和Glyph灯效闻名的“异类”品牌,成功完成了高达2亿美元的C轮融资。
Nothing手机
尽管Nothing的总部设在伦敦,却与深圳联系密切。Nothing的创始人裴宇(Carl Pei)曾在魅族和OPPO工作,也是一加OnePlus手机的联合创始人,与中国手机产业链的连接非常深。
Nothing的创始人裴宇(右)曾在一加工作
Nothing手机的硬件制造、代工、零件供应、打样、设计验证等环节,都或多或少依赖于深圳及整个珠三角的成熟生态。对Nothing而言,深圳不仅是“制造基地”,更是供应链反馈、硬件迭代、元件选型、材料调研乃至设计审美的重要触点。
Nothing手机的突破点在于它走了一条差异化道路。透明机身、Glyph LED、Glyph Matrix,这些“半裸露线路板+极简设计”的符号让年轻消费者一眼认出,形成了与传统厂商截然不同的视觉语言。它的用户多是对设计、创新、审美敏感的一群人。
然而,无论是Nothing Phone惊艳的透明背板,还是由数百颗LED灯珠构成的复杂Glyph Interface系统,这些都不是仅靠“创意”就能实现的。它们是对现代消费电子制造工艺的极限挑战。而唯一能将这种挑战变为现实的地方,就是深圳。
在东南亚市场,Nothing的销量增速极为惊人,一度成为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自四年前成立以来,Nothing累计出货数百万台设备。2024年增长率达150%,2025年初累计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虽然体量还远不能与华为、三星、小米相提并论,但增长曲线陡峭到足以让人侧目。
Nothing耳机
据悉,2亿美元融资将帮助Nothing打造一个AI原生平台,能够跨模态捕捉上下文,并按需生成交互界面,随用户目标而变化。采用该平台的首批设备,预计将在明年上市。
这再次凸显了其“深圳心脏”的不可替代性:为实现特定的AI功能,未来的设备可能需要定制的芯片、传感器或更复杂的结构。深圳成熟的供应链生态,能让Nothing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硬件的定制化开发。另一方面,最好的AI体验来自于软件和硬件的底层优化。Nothing常驻深圳的工程团队可以和算法团队紧密配合,从产品定义之初就将AI能力融入硬件设计,实现“1+1>2”的效果。
未来的AI体验,绝非仅仅是软件层面的算法竞争,而是“软硬结合”的生态之战。AI需要强大的硬件作为载体,而硬件也需要AI来赋予其灵魂。Nothing的计划,显然是打造拥有独特AI体验的下一代智能终端。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