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亲子家庭出游的旺季。然而,不少家长在购买机票时发现,与半价优惠的火车票相比,儿童航空出行不仅没有享受到相应优惠,部分航班儿童票价甚至高于成人折扣票价60%,出现价格“倒挂”。
这看似荒诞的价格乱象,其病根深植于过时规则与市场现实的严重脱节。沿用多年的“儿童票按成人全价票50%计价”的规则,在机票鲜有折扣的年代,确实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然而,在民航市场竞争激烈、票价折扣已成常态的今天,成人票价动辄二三折,早已远低于“全价票的五折”。昔日的优惠标尺,如今反而成了儿童享受市场化折扣的“玻璃天花板”,结果导致一项本应普惠的福利,沦为看得见却摸不着的“纸面福利”。
深化改革赋予了各航空公司定价自主权,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儿童票优惠不是单纯的商业让利,而是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若让这种关爱在所谓的“市场逻辑”中被稀释,不仅损害孩子和家长的获得感,更会消解政策善意,削弱公众对制度的信任。
破解儿童机票价格倒挂的困局,核心在于推动优惠规则与市场现实的“同频共振”。民航业作为国民出行的重要一环,亟须打破制度惯性,进行一次与时俱进的规则革新。最直接有效的路径,便是重建定价逻辑,彻底摒弃以“全价票”为锚点的陈旧基准,转而以“成人实际成交价”为基础,再给予儿童一个清晰、稳定的折扣比例。
儿童票优惠,本质上是国家和社会给予未成年人的制度性关怀,不能在现实操作中变成“纸面福利”。让儿童真正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才是政策善意的真正落点。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