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 | 无堂食外卖越透明越安心

钟书见
08-01 13: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指尖轻点,美食即达。近年来,无堂食外卖店凭借“小快灵”的优势迅猛发展,成为大众就餐的重要选择。然而,这类店铺往往隐匿于市井小巷,加之经营地址和人员变动频繁,极易成为监管“盲区”。

面对这一新业态带来的监管挑战,各地纷纷展开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破解之道,其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比如,浙江推行“组团式”集聚管理,将分散的外卖“小厨房”引入统一规划的集聚示范区,黑龙江则建设规范经营集中区,打造低成本、可复制的“样板间”。二者均以集约化管理破解“小微散”难题。再比如,山西太原依托“食安智管”平台,综合运用AI视频巡查、实时语音提醒、骑手“随手拍”等数字化手段,实现食品安全问题“秒发现、秒处置”;黑龙江通过“透明厨房”直播,让消费者化身“云监工”,推动监管模式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理”的跨越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之前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从准入门槛、经营场所到加工制作、包装配送都有严格规范,更要求商家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各地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表明,破解无堂食外卖的监管难题,关键在于化“无形”为“有形”,变“盲区”为“明区”。只有充分运用新思维、新手段、新技术,才能让后厨每一个操作环节都置于有效监管下,真正实现“看得见管得住”。

当然,食品安全的保障,绝非监管部门单方面的责任。无堂食外卖监管需从“政府独奏”迈向“社会合唱”,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网络平台作为关键枢纽,责任之弦要绷得更紧,需严格资质审核,畅通消费投诉与维权渠道,探索视频监控、异常预警等线上监管新路径,对违规店铺果断“亮红牌”。商家则要诚信经营,严格自律,主动实施“明厨亮灶”,以看得见的安全赢得口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无堂食外卖的规范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全。唯有立好规矩、强化监管、协同共治,方能守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恬

(作者:钟书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