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议丨“无事不扰”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07-23 09:0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首批“无事不扰”事项清单,以359项具体事项的“减法”,换取企业集中精力谋发展的“加法”。这一创新举措为进一步优化深圳营商环境注入新活力。

“无事不扰”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治理理念的升级。检查权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除非上级部署、线索举报、法律强制,否则不得随意“敲门”。这不仅是对企业的尊重,更是对权力的约束。当职能部门从“我能查什么”转向“我该查什么”,治理逻辑也便从“管控”升华为“服务”。

“无事不扰”,简单来说,就是坚持“最小必要原则”,给足市场主体心无旁骛、自主生长的空间。被锁进抽屉的,是“违法行为后果轻微、企业能够自我规范管理、非现场检查方式可以实现监管目的”的常规事项;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底线问题则“寸步不让”,以“四个最严”的要求坚决守护。这种监管艺术,正是城市治理智慧的体现,确保了营商环境的“温度”与安全生产的“硬度”并行不悖。

无事不扰,监管不是退场,而是换一种更高效率、更低干扰的方式在场。这场变革的底气,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善用。远程监测、大数据监测、AI识别,让监管像空气一样“无感”却无处不在。这既节省行政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应对成本。

当然,清单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哪些事项可以进一步“不扰”?跨部门数据能否再共享?仍需在实践中动态迭代。可以肯定的是,当城市把“打扰”降到最低,就能把“活力”提到最高。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