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公布了今年暑假的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日历,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为未成年人划定总计27小时的游戏时间。这一举措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网络上公开的游戏账号租赁服务,正让这一严格限制面临挑战。一个未成年人只需花费几元钱,就能租到成年人的实名账号,轻松绕开游戏时长的限制。
值得警惕的是,这些账号来源大多并非个人闲置,背后暗藏着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在各大游戏平台批量注册账号,经层层分销后流入租号平台,最终被商家用于售卖牟利。令人忧心的是,在电商平台、各类租号网站上,提供游戏账号租赁服务的商家随处可见,未成年人通过租号即可轻松绕开监管,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中并进行高额消费。
有律师指出,向未成年人售卖租号行为的本质,是以盈利为目的、有组织地帮助未成年人绕开国家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商业活动,不仅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还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若想扎牢防护篱笆,有效治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非法盗取和买卖个人信息、向未成年人提供租号等行为,精准斩断“灰产链条”。电商平台则要压实“门前之责”,对向未成年人出售租号服务的商家不能姑息纵容,坚决予以封号处理,从源头遏制这股不正之风。
此外,游戏企业和游戏平台不能仅满足于落实“限时令”,应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进行技术迭代升级,筑牢防沉迷“第一道闸门”。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正向引导同样关键。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减少其对游戏的依赖。
游戏租号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环环相扣,想要彻底堵上这一漏洞,必须构建监管部门、平台,企业以及家长协同发力的全局性治理体系,让游戏防沉迷规定真正落地生效,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