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不用再回老家了!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将正式落地。
婚姻,乃人生大事。婚姻登记,是确认婚姻关系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婚姻登记必须到男女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成了不少新人甜蜜的负担。“为了领证,我们请假三天,往返机票花了四千多”“还有4个小时到站,再转两趟大巴,就能赶上老家民政局开门”……“千里领证”徒增负担,个中辛酸可见一斑。而“全国通办”意味着情侣可以“原地结婚”,无论身处何地都可就近办理相关手续。这无疑是我国婚姻登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突破性意义。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法律总是通过不断回应呼声来适应治理需求。从“户籍捆绑”到“全国通办”,《条例》的修订是应需而动、应时而变、应势而生。眼下,“流动的中国”朝气蓬勃,“人户分离”早成常态,婚姻登记的地域限制与人口大规模流动的现实明显“违和”。彻底摆脱依附于户籍管理的传统登记模式,正是进一步深化改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题中之义,将有效破解“为爱奔波”这一民生痛点,从大处看,对于营造婚育友好型社会也有着积极意义。
一枝一叶总关情。《条例》的修订基于坚实的技术支撑,更源于深层次的“理念驱动”。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去掉“管理”二字,取消了办理结婚、离婚登记必须由工作单位、居委会开证明的规定;2021年6月起,全国陆续有21个省份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让数十万对新人受益;如今,《条例》又在便利化、人性化上更进一步,取消了地域管辖和户口簿等限制……恰如网友所言:“以前是两个人追着证件跑,现在是政策追着幸福跑。”这些调整所内嵌的逻辑,都是对人的“松绑”,对民生关切的回应,对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践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当群众所盼与政策所行“双向奔赴”,点滴改变都将汇聚成更多人的满意度、幸福感。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 王雯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