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迈向新征程,坚持以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保护好、发展好和利用好内涵丰富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岭南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基因。图为深圳南头古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岭南文化新篇章,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广东力量。
传承发展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文化的力量无处不在。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让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文化根基,只有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迈向新征程,坚持以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抓手,保护好、发展好和利用好内涵丰富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高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鼓足干劲,提振“再造一个新广东”的精气神,实现广东高质量发展,更好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创新性、包容性和开放性鲜明的岭南文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通江达海、东西交汇,在开放、多元文化背景中孕育,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基因,包括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丰富内涵。一百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参与塑造了改革精神、特区精神。
创新的岭南文化具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体现的是“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广东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无不体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性。一个“敢”字,折射出岭南人民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自古以来,岭南文化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焕发新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赋予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力量,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以深厚底蕴。在传承与发展中,在现实与未来中,在大陆与海洋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从未改变,依然光彩夺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文明间如何相处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个大问题。“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结束之后,文明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成为国际冲突的根源,这激起了人们对不同文明能否和谐相处的讨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不同文明间的共处原则。在亨廷顿的眼中,不同文明间是无法“美美与共”,更不可能达到“天下大同”。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具有交流互鉴的强大动力,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不同文明之间固然存在着各种差异,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其他文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岭南文化是在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站在文明高度,“走自己的路”便有了强大底气。正因如此,创新、包容和开放的岭南文化筑牢了广东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文化根基,这是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所在。历史和实践证明,岭南文化的创新性、开放性与包容性融汇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等,为广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谱写当代新华章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要推动岭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省是广东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加以坚持,久久为功。迈向新征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再造一个新广东”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广东具体实际相结合、同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实践没有止境,文化繁荣发展也没有止境。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为新时代广东繁荣岭南文化,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根本遵循。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的自主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精神上传承好,充分体现出韧性、耐心和定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持续涵养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广东要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发挥岭南文化中心地优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发挥岭南考古成果优势,提升考古发掘整理和研究阐释水平;发挥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发挥湾区优势,在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传播力影响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振广东各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精气神。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广东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展现文化担当,努力实现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动岭南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话语表达研究”(编号:19CKS023)的成果】
(原标题《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谱写岭南文化新篇章》)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