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国象棋特级大师“买卖棋”案开庭宣判。此案被起诉的对象包括王天一、赵鑫鑫、洪智、徐超、谢靖、王跃飞6名中国象棋特级大师。
案件虽已宣判,但棋坛风云人物栽倒所造成的剧烈震荡,仍未结束。2023年4月,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王跃飞与郝继超的通话录音在网络上传播,两人提到王跃飞、王天一参与买棋,操纵象棋比赛,在比赛中作弊。其后,多位象棋名宿实名举报,要求彻查。象棋“录音门”爆出两年间,中国象棋界共有43人被处罚,其中5人终身禁赛、34人被处以不同年限的禁赛、4人被通报批评——事实说明,顺着“录音门”这根藤摸下去,“瓜”还真不少。
作为曾经的“象棋第一人”王天一等人创下了显赫的战绩。后继有人,本是中国象棋界的幸事。然而,一些本该以棋力和人品叱咤赛场的“大师”,却自甘堕落,深陷买卖棋的泥沼,成为主导金钱交易、操控比赛结果的罪人,反差之大令人嗟叹。
将棋艺博弈异化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大搞“谁有钱谁上”,是对体育竞技精神的亵渎,更是对中国象棋文化的极大背叛。“买卖棋”背离公平竞赛原则,让那些不愿同流合污的才俊寒心甚至离场,造成了严重的“逆淘汰”效应,对棋坛秩序的破坏、对棋坛健康发展的阻碍可想而知。
该案的判决令人欣慰,但也警示我们:棋坛歪风邪气弥漫,暴露了深层次的监管漏洞。由于其竞技生态和职业环境相对封闭,缺乏透明、有力的监管机制,一些人肆意利用监管或规则漏洞谋取私利并“抱团”,长期被忽视、不受约束。人们不禁要问,若不是“录音门”偶然被曝光,棋坛丑闻何时才能被全面清算?
任何体育赛事,只要监管跟不上,就有可能被“盯上”。一旦运动员有贪欲,在各种利诱的影响下很容忍“变质”。奖牌是一种荣耀,并不能成为拒腐防变的保证。换言之,要守护棋坛乃至体坛清风,既要严惩违法犯罪,更要常态化、制度化强化监管、堵塞漏洞。
经此一击,中国象棋面临艰巨的信任重建任务。逐出害群之马后,不仅需要以德才兼备的遴选标准打造棋坛生力军,还要通过比赛规则的更新、赛风监督机制的升级让棋赛更干净、更好看,才能重建公众的信任。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 王雯 审读 李斌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