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深圳代表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共获3金1银2铜13优胜。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全、规模最大、水平最强、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国家级职业技能赛事。深圳代表团在这样的顶级赛事上摘金夺银荣获佳绩,展现了参赛选手的高超技能,也集中展现了深圳制造业实力与人才培养的成果。
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体现在其精准的“产业靶向性”。光电技术、工业设计、云计算……这些获奖项目无一不是深圳“20+8”产业集群中至关重要的技术节点。这表明深圳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本地产业需求已在关键环节实现了有效对接,今天赛场上的技能冠军,明天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尖兵。
梯队建设系统化,更是可喜。参赛选手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一线职工,也有年仅18岁的在校学生,这背后折射的是,深圳培养出了一个年龄结构合理、来源渠道多元的技能人才梯队,一条无缝衔接、循环流动的“人才生态链”正在这座城市高效运转。这是深圳长期以来重视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必然结果。这些生机勃勃的技能人才梯队为深圳产业升级提供着源源不断、结构持续优化的智力支持,是确保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得以精工细作、落地生根的宝贵力量。
在亮眼的比赛成绩单面前,我们还须清醒地认识到,荣誉是短暂的,能力才是长久的。赛场上的突破,唯有融入日常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持续的竞争力。深圳需要把一次次竞赛的成绩,变为产业发展的常态效能,让领奖台上的精彩表现延续到车间流水线、科研实验室和创新工坊,把赛场上的个人突破,转化为产业层面的整体优势。如此,技能大赛不仅仅是竞技舞台,更能成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座城市的创新驱动,既需要顶尖的科学家,也离不开千千万万能工巧匠。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厚植工匠文化。深圳要以久久为功的耐心与战略定力,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把赛场荣耀转化为持久动能,让更多劳动者愿意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技能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编辑 王雯 审读 李斌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