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双区”建设深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理论周刊

韩蔼婷 劳宇轩
09-15 09: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此背景下,深圳大学作为“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紧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将思政教育与落实国家战略相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双区”建设优势下的思政教育理念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深圳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在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深圳大学聚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深圳所需、高校所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牵头组建覆盖32家成员单位的思政一体化共同体,涵盖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初中、小学、教研机构及文化单位,形成“大学牵引-区域联动-学段贯通”的协同机制,努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

“双区”建设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2025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再提“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系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持续深化,为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和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应然之举,其有助于衔接各学段,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等教育资源,实现各类思政教育协同配合,破除实践藩篱,构建循序渐进的育人链条,达成小学“启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础”、高中“提升政治素养”、大学“增强使命担当”的教育目标,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服务“双区”建设人才需求的现实需要

在“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区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突破性的创新精神是关键。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可构建贯穿全周期思政教育体系,系统培育青少年的政治能力,使其保持清醒政治立场;融入家国情怀培育,能激发学生投身“双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培育国际化视野,可帮助掌握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奠定认知基础。

立足“双区”建设深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主要举措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可以从教研、课程、活动、队伍、资源五方面着手推进。

(一)教研一体化提质:联合教研破解学段衔接难题

共同体项目建立联络协调、项目管理和定期交流机制,发挥各成员单位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联合教研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二)课程一体化实施:“思政金课”贯通教育全链条

联合共同体成员单位优化课程体系,打造思政“金课”,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星空下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社会,增强教育实效性。

(三)活动一体化开展:沉浸式思政教育创新形式

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和人才优势,通过“院士进中学”等活动推动大学优质资源下沉,通过“校园开放日”等活动让中小学师生走进高校。比如,2024年深圳大学联合深圳市音乐剧协会推出大型原创思政音乐剧《心中的歌》,以革命家庭传承家国情怀为主线,由深大学生与中小学师生同台演出,广受好评。

(四)队伍一体化建设: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聘请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一体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咨询。还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思政教师队伍。

(五)资源一体化融通:激活高校与基础教育资源整合

完善共享机制,联合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图书馆等单位,开发“深圳党史进校园”项目,录制课程资源。与深圳市少年宫共建基地,搭建共享平台,实现课程、师资、案例等资源在线共享,拓展教育空间。

立足“双区”建设深化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实践成果

(一)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

深圳大学将思政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深度绑定,比如“改革开放史”课程通过梳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从历史维度理解“双区”建设使命,培育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为“双区”建设储备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破解教育痛点,实现“三全育人”

针对思政教育中的学段断层、实践薄弱等痛点,学校以“三全育人”理念破题。通过“同专题异构”教研模式,组织大中小学教师共研教学方案,将抽象理论转化为适配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有效弥合小学“灌输式”教学与大学“理论化”授课的衔接鸿沟;以科普研学、口述访谈、社会实践调研等品牌活动强化实践育人,2024年校外实践超百场,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深化理论认知;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如深圳外国语学校推行的“每周半天计划”,通过亲子共学红色故事、共做社会服务,将思政教育延伸至家庭场景。

(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范本

系列探索已凝结为可复制经验,《深圳大学“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项目2025年工作清单》《工作方案》等成果,在市内多所中小学落地推广,为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实践范本。

综上,深圳大学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中的“双区”特色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协同育人,深圳大学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范例。未来,深圳大学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双区”特色实践模式。通过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合作,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韩蔼婷 劳宇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