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清晨5点,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中心小学老师冯惠丽便已起床梳洗。对她和学校疍歌艺术团来说,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
上周末,鲘门中心小学疍歌艺术团精彩演绎深汕原创渔歌《逐梦海湾》,出圈出彩。这一次,她们应邀走出深汕,到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演出。

丨走出深汕,精心演绎深汕原创渔歌
《逐梦海湾》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最新推出的原创渔歌,歌曲以现代流行音乐为基础,朗朗上口,同时又融入了传统渔歌元素,展现传统疍家文化韵味。上周末在嘉年华上首秀后,迅速“走红”,线上线下流量爆棚,让“车城深汕”文化IP持续出圈。
“海博会是展示海洋经济的重要平台,能到海博会这样的国家级展会上表演疍家渔歌,机会非常难得。”鲘门中心小学副校长张润生介绍,此前学校和福田荔园外国语小学(狮岭)结对,对方此次在海博会上承接海洋主题学习研究活动,并向主办方推荐将疍歌艺术团的疍家渔歌文化表演带到海博会。

早上6点,疍歌艺术团坐上前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大巴。约2小时的车程疲累,掩盖不住疍歌艺术团的兴奋之情。抵达现场后,她们抓紧时间化妆、排练,还不忘抽空现场表演擂茶,向游客赠送擂茶,展现疍家文化特色。
中午11点30分,《逐梦海湾》的旋律在7号馆响起,清亮的歌声伴着精心设计的舞蹈演绎,吸引众多参展商与观众驻足聆听,成为海博会上一道独特的 “文化风景线”。

冯惠丽介绍,这是艺术团首次走出深汕表演,尤其是能到海博会上表演特色疍歌,大家都很期待,也很用心,这几天都自愿抽出休息时间排练。
在表演细节上,艺术团延续首演的精华之外,精益求精,加入了更多现代化元素。上一版演出人员主要是扮演疍家渔民,演绎疍家传统元素。这次新加了8名学生,穿上现代服饰,并在歌曲高潮部分“进场”,象征寓意发展传承,也代表深汕从农渔小镇到建设车城深汕的现代化历程。
丨文化传承,劲往一处使力求更好呈现
数天之内两度登台演绎《逐梦海湾》,冯惠丽和学生们并不觉得疲惫,反而为能传承疍家渔歌文化感到光荣。冯惠丽表示,《逐梦海湾》连续成功演出,是深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是所有人劲往一处使、凝聚出来的美好硕果。

在《逐梦海湾》歌曲创造过程中,深汕特别合作区相关部门全力支持配合。80多岁的汕尾渔歌创作人陈勇铁虽然身在外地,仍不忘关心支持,结合多年渔歌创作经验,热心给予建议。参演的学生也全力配合,主动加练,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作品。

冯惠丽在演出中佩戴的疍家特色头饰格外引人瞩目。不问不知道,原来这种疍家特色头饰相当稀缺,其材料是真银,已有几百年历史,市面上难找到。
该头饰来自渔歌非遗传承人苏美娜的慷慨借出。“看到熟悉的疍家文化和渔歌得到推广传承,我们很乐意助力一把。”为了支持非遗传承,苏美娜慷慨相借,推动演出更加完美。此外,苏美娜还来到演出现场,全程参与指导《逐梦海湾》的演出编排。

渔歌是深汕的文化根脉,深汕的现代化发展赋以渔歌新的生命力。《逐梦海湾》此次亮相海博会,是深汕疍家文化 “走出去” 的重要一步。正如歌曲创作人何志铭所期待的,希望通过音乐让更多人了解疍家文化历史,更了解立体多元的深汕特别合作区。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郭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