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追星”初中生,入选“国家队”!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
08-06 21:1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北京天文馆正式公布入选2025年度国际天文奥赛中国代表队学生名单,全国多个省市学校的共16名学生入选,其中包括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彩田学校的准初三学生周飞帆。

今年10月,周飞帆将随中国队参加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29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站上国际天文竞赛的最高舞台,他也是深圳唯一入围“国家队”的选手。

“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

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Astronomy Olympiad, IAO)由欧亚天文学会创立,是国际上最早的六项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之一,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

IAO的参赛对象为14至18周岁的中学生,比赛环节由理论、观测和实测三部分组成,主要考察学生的天文知识储备及数据分析能力,旨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IAO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的中学生天文爱好者展示才华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今年7月21日,在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活动闭幕式上,当北京天文馆馆长念出“周飞帆”三个字时,这个习惯冷静的少年罕见地红了眼眶。他心里明白,入选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努力的汗水和深夜整理星图的专注,更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帮助。

“只要保持对星空的好奇,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周飞帆说。

如今,周飞帆的书架上除了《时间简史》,已摆满了专业著作。那个曾用玩具望远镜看月亮的男孩,即将带着中国队的徽章走向国际赛场。

用玩具望远镜看嫦娥的观星男孩

周飞帆从小就是“天文”迷。

二年级时,他在学校图书角偶然翻到《时间简史》插图版,书中描述的宇宙大爆炸、黑洞等概念让年幼的他深深着迷。“虽然大部分内容看不懂,但那些星云图片太美了。”周飞帆回忆道。

2018年生日,父母送给他一个10mm的玩具望远镜。这个仅能勉强观测月球环形山的“小玩具”,却成为他探索宇宙的第一扇窗。

“每次看到月面上的阴影,就会想象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嫦娥的宫殿。”周飞帆的母亲回忆说,儿子常常在阳台一坐就是两小时。

2024年4月,周飞帆通过选拔考试加入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育集团天文社团。进入社团后,他有了能“更近”接触星体的机会,这让周飞帆对于宇宙的探索更加着迷了。

他时常去天台观测,木星及其卫星、土星、金星、猎户座、天琴座等一一进入天文望远镜的视野。周飞帆乐此不疲,有时也邀请同学一起观测。

为了兼顾好学业和爱好,每周六周飞帆都要独自乘车30公里到龙岗校区参加三小时集训,再赶回福田完成课业。

深圳有良好的天文基础教育土壤

“孩子在小学时,学习天文仅仅是个人爱好,进入中学加入天文社团后,他才体会到原来可以把爱好转换成学习的动力。”周飞帆爸爸说。

从加入学校天文社团活动,到参与深圳举办的各类天文活动或相关展览,周飞帆都从中学习到了不同的知识。“在天文比赛过程中,有很多学习交流的环节,这让我学会了在日常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周飞帆说。

周飞帆爸爸说:“未来国家空间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天文物理人才储备,那么天文基础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深圳在这方面的发展空间很大,学校积极在天文基础教育开拓创新,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会。”

(图片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彩田学校)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