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标志着盛夏正式开启,深圳也进入全年最炎热时段。据气象部门监测,近日全市最高气温持续维持在34℃至35℃之间。记者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急诊内科近日已接诊多例中暑患者,其中不乏重症病例。
7月6日傍晚,一名22岁年轻男性因严重中暑被紧急送医。据了解,该患者当日与友人在公园游玩长达数小时,期间未及时补充水分。就诊时体温达39.9℃,并出现言语不清、双手痉挛、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经急诊内科团队紧急实施静脉补液及肾脏保护治疗,目前患者已脱离危险,逐步康复中。
"这是典型的重症中暑病例。"市二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肖孝勇介绍,患者从出现不适到送医不足两小时,若再延迟救治,后果不堪设想。肖孝勇提醒市民,当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提示可能发生先兆中暑:一是明显发热感;二是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三是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四是全身肌肉乏力。
"这些症状是身体发出的紧急警报。"肖孝勇强调,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直至症状缓解。
中暑并不是小事,医学研究表明,中暑可导致心、肺、肝、肾、脑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数据显示,重症中暑患者每延迟10分钟救治,死亡率上升10%。"很多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忽视了早期症状。"肖孝勇指出,先兆中暑阶段是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专家支招如何防暑:
首先,应避免在每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
其次,可适当饮用含盐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第三,外出活动应穿着宽松浅色衣物,佩戴遮阳帽;
第四,室内保持通风,可启用空调降温。
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加强看护。
市民一旦出现疑似中暑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争取黄金救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