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热心教育,主动协调政府划拨土地用于学校扩建;他深耕深港交流事业,推动成立香港宝安青年创业联会;他心系下一代,推动筹建西乡小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林栋章曾任宝安区西乡街道河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经济发展公司经理等,2004年从工作岗位退休,如今81岁的林栋章依然奔走在社区,牵头协调解决社区事务,服务居民。有人问他,身体健康的原因是什么?他说,忙大家的事,老有所乐首先是老有所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会健康。
一场横跨太平洋的乡情接力
西乡小学的前身是锦庭书室,改革开放后,书室主人便慷慨地将之免费提供给学校使用。随着周边社区人口激增,西乡小学从几十名学生扩展至数百人规模,原书室空间严重不足。
林栋章深感教育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在西乡小学无地扩建时,林栋章主动献策政府划拨土地给西乡粮所,促使西乡粮所搬迁,腾挪出土地用于学校建设,增加学位2000多个。
2008年,政府决定收购书室产权。由于该书室的产权较为复杂,且7名继承人居于美国、加拿大,使得收购手续的办理过程变得异常复杂。为解决产权移交难题,林栋章展开了一场横跨太平洋的接力。他一边奔走于政府、学校、侨务部门间厘清法律流程,一边跨越时差与地域限制,联系散居海外的继承人,解读政策并促成共识。
最终,林栋章以乡情为纽带,动员7名继承人集体返粤,促成继承人签署协议,将书室产权完整移交给政府,使这座百年书室正式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其文化底蕴得以永续传承。
孵化深圳首个非营利性区级香港青年创业社团成立
作为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林栋章始终以赤子之心牵系同宗同源的香港同胞。他三十载如一日深耕深港交流事业,经常通过多种渠道向香港青年系统解读党和国家政策,生动描绘湾区发展蓝图,为促进深港交流、维护香港繁荣稳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当时虽然内地为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存在‘回深焦虑’,担心在沟通、住房、办事等方面会有不便。”林栋章回忆说,他依托香港宝安西乡同乡会、西乡街道归国华侨联合会等平台,积极沟通联系,为港澳青年引荐就业机会、办公场所、生活服务等资源。
2017年11月,在林栋章等深港两地热心人士的持续推动下,香港宝安青年创业联会破茧而出,成为深圳首个非营利性区级香港青年创业社团。第二年,宝安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海船大厦正式挂牌。该基地已吸纳会员数百人,吸引30余家创新企业入驻,形成“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的良性生态。
反哺西乡小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
作为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林栋章始终心系党的事业,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继续发光发热。他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自身经历,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党课教育,引导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
今年恰逢西乡小学建校130周年,在林栋章以及其他校友的推动下,西乡小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于今年5月16日宣告成立。
在基金成立大会上,林栋章动情地说:“70年前,我在西乡小学开启求学之路,家族几代人皆在此接受教育,对此他始终心怀感恩;30年前,我曾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彼时收获的尊重、理解与支持,至今仍铭记于心;如今目睹学校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我殷切期盼社会贤达能建立长效支持机制,保障基金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学校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