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联新声”走进深圳龙华,探索“三会联动”助推AI产业链发展

读特新闻记者 夏宛莹
07-02 10:3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近日,由深圳市委统战部、龙华区委统战部指导,深圳市新联会、龙华区新联会联合主办的AI“新”声智创未来——助推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与发展暨深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点赞鹏城”主题活动,在龙华区未来城市展览馆举办。现场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产业企业家人才代表、行业协会代表齐聚畅谈所思所想。市新联会,区工商联、知联会、新联会100余名会员参加活动。

产业基础:从集聚优势到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截至目前,龙华区共有人工智能企业374家,产业规模近3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70%,集聚了一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此外,龙华区还拥有41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3个、市级11个、区级6个,有效支撑了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落地。

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嘉宾结合自身经验和对行业的洞察,围绕“发展战略与市场布局”“技术创新与产品应用”“产业协同与合作”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增兵表示,龙华区的产业政策提供了三大核心支撑,包括政策扶持、人才奖励以及产业协同,形成以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通过与其他龙头企业的协作,不仅优化了供应链效率,更开拓了工业园区地下管网监测等新场景,这些都为公司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提供了燃料。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郎丽艳提到,在政策加持的优势背景下,企业如何抓住机会进一步拓宽市场和提升品牌影响力,首先还是需要加大对基础算法、大模型、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其次是深耕垂直领域打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壁垒,第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联合高校科研院推动技术创新,最后一点是加强对抗风险的能力,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做好长期规划。

人才战略:从土壤培育到生态构建

龙华区作为深圳新兴产业的集聚区、“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和“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核心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形成超百亿的产业规模,后劲强大。在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中具有“头雁”效应的科技领军人才,决定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如何吸引、留住更多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嘉宾们从多角度畅所欲言。

龙华区新联会副会长、深圳市查策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兰林表示,产业转型和产业突破最需要的是人才,但想要人才,首先得有产生人才的土壤,这些土壤包括:研究环境、营商环境、政策体系等,需从“土壤培育”与“人才引育”双维度破局。

深圳作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红则表示,人才培养策略方面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产教融合打造本土人才蓄水池,推动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增设AI相关的专业,二是精准引才,构建全球人才网络,推出海外引才计划,三是人才生态优化,包括人工智能人才社区、创业咖啡厅等,定期举办技术沙龙活动,同时进一步完善对人才的激励机制。

发展路径:从技术突破到伦理治理

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科技形态和产业运作模式,加速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伴随技术发展的不仅是效率提升与便利化,还有深刻的社会、伦理与治理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可靠性,也对社会治理、法律框架及产业升级提出更高要求。

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副教授马军超提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许多行业的人工会被AI替代,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等不同领域的协同发展同时也提供了多样的工作机会。龙华区人工智能产业的破局,需以学术创新为内核,以制度突破为保障,以伦理约束为底线,构建“技术-数据-伦理-应用”四维创新体系。

深圳市新联会副会长、深圳市电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俊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依据现有数据和模型,通过算法不断地更新迭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应用人工智能对人们生活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优化算法,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体系,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提高生活及工作效率服务。“人工智能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围绕既定目标一步一步地走,踏踏实实地稳步推进。”

本次“新联新声”沙龙充分发挥了龙华区“三会联动”(新联会、工商联、知联会)的平台优势,为政、产、学、研、用各界搭建了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桥梁。与会者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科技形态与产业运作模式,加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龙华区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为抓住这一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未来,深圳市新联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搭建更多高质量交流平台,共同推动龙华乃至深圳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繁荣与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夏宛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