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近几年“采野生菌团”流行起来
进山采野生菌便成为
云南游客“打卡”体验活动之一
小红书截图。
社交平台上不少
本地土著带队捡菌子的成团发帖
“菇勇者”也纷纷加入并晒出丰硕成果
但这次
“菇勇者”可要停停手了!
因为云南的“野生菌”快要被薅秃了!
基本常识微信公众号截图。
小红书@阿瑶er 截图。
小红书@青苹婆 截图。
据上游新闻7月1日报道
在大理从事菌物科普工作的
中国菌物学会成员“山猫”说
现在主路附近的菌子已经不长了,以前很少有游客会走野路,但现在野路踩成了大路,为了采到菌子大家只能往大山更深处走,十分危险。
当地一些领队素质也参差不齐,给游客一人发一把钩子或者耙子让他们到处翻菌子,将树林里整片腐殖层都破坏掉了,一些保护植物和珍稀植物被拔了他们也不管。
树林中被游客用钩子、耙子破坏的腐殖层。图源:上游新闻
不管大小、有毒没毒都采,如红菇、豹斑鹅膏、印度黄汁乳菇之类不能吃的菌子都在采。一些菌子不要了拍完照也不丢回林子里,就丢在路边,孢子也无法传播完成繁衍。
中国菌类协会会员、科普导师张先生表示
现在这些游客的采集强度肯定会影响繁殖
很多生物需要靠菌子生存,人类灭绝式的采集会将它们逼进绝境。即使采摘方法得当(比如树叶盖、不下挖、少踩踏,对菌丝伤害较小),但菌丝寿命有限,部分叶、草腐菌越冬都难,也需要出菇繁殖才能稳定维持种群,且孢子繁殖成功率也并不高。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大理市苍山分局工作人员介绍
未经允许、审批、报备,进入苍山保护管理范围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都属于违规行为。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巡查巡护,发现会进行制止和管理。
有网友也在社交平台呼吁
推广蘑菇保护性采集方法
那么如何正确在野外摘菌子呢?
“山猫”个人建议
↓↓↓
1.游客应采取观察式采摘,发现后动手拔出或者使用小刀割走,不要采取挖掘式开采,连窝端导致菌丝无法持续繁衍。
2.不能吃的、不认识的都不要采,同种类或相似品种采集一种即可。请选择完全成熟的野生菌个体采集,幼小野生菌个体尽量不去动。
3.拍照后如果选择丢弃,请分散丢弃在不被阳光直射的树林下。
4.钩子不是用来翻土寻找的,而是方便拨开植物和用来打草惊蛇。
5.建议使用竹篮或者背篓这种透风的盛放工具,塑料袋这种完全封闭的容器没法让孢子随风传播,起不到传播作用。
6.不推荐食用任何野生菌,真菌中毒情况十分复杂,如食用野生菌感到身体不适,请第一时间去往医院就诊。
保护菌子生态
拒绝破坏性捡菌子
人人有责!
(综合来源:小红书、上游新闻)
编辑 秦涵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