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件供给到生态协同,专家齐聚深圳共探智算产业发展

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文/图
07-02 19:5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在全球大模型与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AI算力需求激增的浪潮下,全球算力布局加速向高性能计算演进。

在全球大模型与生成式AI爆发式增长、AI算力需求激增的浪潮下,全球算力布局加速向高性能计算演进。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正从“硬件供给”向“生态协同”升级,芯片技术突破、算力调度优化、行业场景落地成为焦点。

近日,2025中国智算产业生态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汇聚政府主管部门、国家智库、学术机构、算力产业龙头企业,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如何通过供需协同与生态共建,助力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构建开放协同智算生态,基准体系先行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主任李论分析认为,智能算力产业已从模型原始创新转向与底层软硬件结合的系统工程创新。国内外主要开源模型正深度结合场景进行优化,模型适配与优化成为关键。

李论提出三个产业发展关键问题:一是系统性能的升级与利用率的提升。需要构建更大规模智算池或实验环境,来拓展模型技术发展的边界;二是大模型推理的集群和产品会成为新的发力点,多样性发展同时对模型推理的部署对软件规格提出更高要求。除全球主流技术外,需关注国产芯片、框架及网络设备的联合成为大的集群能力;三是随着智算体系逐步构建,行业场景的深度适配将是下一个关键。“适配”的核心不仅是吞吐量,更是精度达标和业务可用性。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优化需求,出现了专门做适配的优化服务。

“如何建设开放的智算产业生态,解决模型从‘基本可用’走向好用易用?”李论认为需要突破两个痛点:一是芯片、框架、模型的纵向适配;二是与模型深度结合的训推系统协同发展,需构建开放、统一的软件站和通讯库。

李论介绍,目前工信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评测实验室联合中国信通院正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基准AISHPerf,旨在从系统层面评估模型在不同智算设备和系统上的实际需求和性能。该基准面向不同场景下的训练、推理需求,设置多维度指标,突破单一芯片算力指标局限性,对软硬件各层级协同水平及兼容适配性进行测试验证。同时,在工信部人工智能行业标准委员会机制框架下,依托AISHPerf工作组已推进软硬件领域十余项标准制定工作,覆盖算子、训推集群、训推框架、边缘推理、智算网络等多个领域,推动开放智算生态的建设,支撑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

智算基础设施集群化、规模化趋势显著

生态构建离不开智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各地“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推进,智算基础设施建设呈现集群化、规模化趋势。《中国智算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投运的智算中心项目近150个,在建及规划建设的智算中心项目近400个。在数据量、大模型复杂算法以及应用场景的推动下,承载AI计算能力的智算中心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中电鹰硕“华南数谷智算中心”是“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首个投入运营的智算中心项目,于2024年3月投入运营。深圳市鹰硕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明对读特新闻记者介绍,目前该智算中心调度平台在异构算力的适配、跨架构编译优化等方面已有关键技术突破。项目投入运营一年多以来,已在大模型、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算力支撑。此外,该中心在算力调度中还通过算力复用等形式,探索业务模式创新,满足多样化算力场景需求。

与此同时,绿色低碳目标驱动下,液冷、模块化等新型机制逐步走向工程化应用。美的楼宇科技基础建设行业总经理傅家早对读特新闻记者表示,为解决数据中心高密度状态下散热的需求,美的楼宇科技根据环境变化提供多样化的温控解决方案,包括水、风、氟、液冷系统等方案。同时,该公司正在推进磁悬浮技术进入机房,提升冷却系统的效率。目前其液冷冷却方案已在贵安云数据中心、鹏城云脑II超算中心等项目落地应用,可以实现方案整体设计PUE≤1.25。

图片来源:美的楼宇科技

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科智咨询《2025中国智算产业生态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在大会上同步发布,揭示中国智算产业正从“硬件主导”转向“平台驱动”的结构性演化。《图谱》将智算产业划分为基础设施、算力资源、平台服务和行业应用四大板块,涵盖上千家企业及解决方案,勾勒了从芯片、系统到平台、模型再到行业应用的生态链条。

来源:科智咨询

《图谱》显示,在行业应用方面,2025年智能化正在向更多垂直行业延伸,对细分行业应用场景的覆盖维度不断扩展。例如,在能源、交通、影视、游戏等细分领域的典型方案正持续涌现;新兴应用形态如AI智能体、领域智能助手等也开始进入早期探索阶段。新兴技术形态与传统行业智能化融合的交集点,展示更多行业化场景,反映出AI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纵深推进。

“当前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尚处起步阶段,未来产业链分工将逐步趋于成熟,企业需找准生态定位,建立自身优势。”北京科智咨询有限公司咨询总监张福林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算力需求正从训练向推理过渡,这促使算力服务企业的关注点转向业务方向,加大应用端部署与解决方案拓展。相应地,算力服务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将向核心技术能力提升、用户覆盖率等方向演化。张福林认为,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产业运营平台,凭借特定领域的行业资源禀赋成为优势竞争者。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琨亚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