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载重80kg,9分钟快充!大疆新一代运载无人机来了丨大公司

读特新闻记者 李旖露
06-30 15:5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6月30日,DJI 大疆正式发布全新旗舰级民用运载无人机DJI FlyCart 100(以下简称DJIFC100)。在新一代DJI FC100中,大疆重点优化了载重、续航与智能安全系统——在单电模式下,最大载重相比于上一代提升2倍以上,充电速度缩短至9分钟,新增激光雷达、五目视觉系统,并引入更灵活的空吊方案,适用于应急、消防、电力、工程、物流、水域等多场景的全天候需求。据悉,FlyCart系列是业内唯一获得中型多旋翼适航认证的运载无人机。

更大载重、更快充电、更智能安全

“更大载重、更快充电、更智能安全”是DJI FC100本次升级的亮点。

在载重方面,0海拔、单电模式下,新一代最大支持载重由前代的30kg升级到80kg,双电模式下,最大支持载重由40kg升级至65kg。

在电池方面,DJI FC100搭载41安时电池,可实现1500次保内循环,并支持9分钟极速快充。购置了配套的电池保温箱的用户,在低温环境下,还可以对该电池进行加热,保障无人机在严寒地区的稳定性能。

DJI FC100的充电场景。

在安全系统方面,DJI FC100新增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及四目视觉,结合避障算法,DJI FC100相当于拥有了一颗“超强大脑”,实现精准避障,保障人员、无人机、货物安全。

具体而言,新增的激光雷达每秒可捕捉30万个点云数据,五目鱼眼视觉系统由四目视觉及FPV低光全彩相机组成,可辅助自由查看前、后、左、右及下方飞行画面。此外,DJI FC100搭载的降落伞安全系统也提供了安全冗余方案。如遇紧急情况,DJI FC100在最大起飞重量下,在海平面100米以上高度仍能有效开伞,并保持触地速度控制在6米/秒以内,保障人员与财产安全。

DJI FC100搭载了降落伞安全系统。

在空吊系统上,DJI FC100也进行了升级。据悉,上一代运载无人机DJI FC30支持货箱与空吊系统两种模式,而新一代DJI FC100在经过市场及用户调研后,升级为支持两种不同模式的空吊系统:旗舰版及双电版。旗舰版支持线缆收放,收放绳长30米,并支持1.2米/秒的重载快速收放。挂钩主动开合,实时称重,弃绳脱困等功能。双电版则提供精简方案,标配10米固定绳长,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选择空间。

更新的负载系统背后:数十次的测试与迭代

在DJI FC100更大、更快、更智能的一系列“更”背后,是研发工程师数十次的测试与迭代。DJI FC100负载系统研发工程师告诉记者,以全新的负载系统为例,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迭代,更是一场对空中吊运痛点的系统性攻克。

在应急救援、高山运输、工程作业等复杂场景中,运载无人机正成为突破地形限制、提升效率的关键力量。而作为连接无人机与重物的“生命线”,负载系统的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

“一代无人机负载系统上只有一个电机。”上述工程师指出,仅依赖单一电机驱动,这样的设计本身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在货物重载回收时,绳索容易互相勒紧导致再次难以下放。“一代系统曾采用配重块来解决这一问题,但配重块重量过大,会损失无人机宝贵的载重。”他表示,绳索的顺畅收放,直接关系到无人机在高空吊运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是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看到生活中任何与吊、卷、放相关的场景,我都会特别敏感。”工程师表示,正是这种对机械原理的敏锐洞察和跨领域借鉴,催生了二代负载系统的核心构想:双电机协同架构。

新系统配备了双重制动器(刹车片),其设计核心在于“断电即锁止”。上述工程师介绍,没有电力时,弹簧会立刻将刹车片锁死,重物悬停空中,万无一失,而当绳子缠绕住障碍物,飞机需要弃绳脱困时,系统通过凸轮装置“回收”——在收到弃绳指令时,主电机强大的拉力能够克服凸轮的锁定,将固定点拽出,实现安全、可控的“脱困”;同时,末端传感器实时监测绳长,智能判断何时需要停止释放(不会误弃绳),何时需要执行弃绳动作。

除了核心的收放系统,挂钩也从一代的手动挂钩升级为主动挂钩。新挂钩内置电池与无线充电模块,支持按钮触发开合,并通过蓝牙信号与飞手实时交互。“作业人员挂好货物后,只需在挂钩上按下按钮,遥控界面立刻显示‘已挂载’,甚至可以触发绳索自动回收指令。”这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提升了作业效率与可靠性。

记者了解到,2023年8月,大疆推出首款运载无人机DJI FlyCart 30。去年5月,FlyCart 30已由尼泊尔合作伙伴投入,在珠穆朗玛峰进行常态化运营,即承担大本营至C1营地间的关键物资运输任务,高效穿越险峻的昆布冰川区域。此外,这一无人机已在应急救援、高原电力、山地运输、工程作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大疆方面表示,DJI FC100的发布,标志着大疆在专业运载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行业需求,以创新技术突破场景边界,让无人机运输在更多领域创造价值,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图片由大疆提供)

编辑 秦涵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徐雅乔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李旖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