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重大制度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日前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战略中心研究室主任刘保奎近日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起点上,期待深圳继续坚定扛起主体责任,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推动深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彰显深圳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担当
“三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高位推进,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深圳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的‘开路先锋’牵引带动作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显现。”刘保奎表示,2022年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18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这次首次以“七部委联合印发”形式推广深圳综合改革试点2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供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借鉴,充分彰显了深圳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担当。
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是在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下,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通过深圳的改革实践,形成新经验、深化新认识、贡献新方案。
“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主线突出。”刘保奎指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不折不扣开展探索,真刀真枪破解难题,在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和跨境流动、营商环境等领域采取了扎实举措,形成了好经验,产生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了深圳的担当。
“此次推广借鉴的22条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重点突出,充分显现了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突破和示范引领作用。”他认为,此次推广的2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既讲经验是什么,又讲经验怎么用,在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的基础上,还重点介绍了典型应用场景和实施效果,并明确了部分举措如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医疗服务跨境衔接便利、行政复议职责统一行使等在符合条件的特定范围内先行推广。
2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推广前景好、撬动作用强、开放力度大
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多来,在重要领域持续发力推出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此次推广借鉴的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共22条,主要包括4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举措,6条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典型经验,6条优化涉企服务的创新举措,6条改善民生、提高治理效能的典型经验。
对此次推广借鉴的2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刘保奎认为,“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推广前景好、撬动作用强、开放力度大。”
刘保奎认为2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具有鲜明特点。一是新。不少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是在新的经济活动中的创新探索。比如,在科技成果转移全链条服务中,创新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赋权权属关系登记存证;率先出台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见,制定大数据、直播电商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指引,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二是实。不少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是围绕实际工作开展的务实举措。比如,创新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地表地下空间分层出让,赋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地下空间科学规范开发;创新应用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技术,对航空器尾流进行精细化分类,缩短飞行间隔,容纳更多航班,提升机场运行效率。
三是放。不少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对部分领域限制的放宽放活,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比如,允许运营困难的经营主体向商事登记机关申报歇业登记,降低了经营主体成本;再比如,扩大跨境医疗合作,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便利。
他认为,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推广前景好。比如探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新模式,由单宗地向片区拓展,在宝安区大铲湾等进行积极探索,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应用场景很多,复制推广前景好,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同时,撬动作用强。有的创新成果一旦实施,将在后续一定时期内对经济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比如科技成果转移全链条服务、国际职业资格视同职称认可目录、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等创新举措,将大大撬动下一步的经济增长。
此外,开放力度大。此次推广借鉴的2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中,与“开放”“国际”相关的较多,并且有关举措如跨境破产协作、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开放力度较大。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刘保奎认为,目前深圳发展正面临新的重要窗口期,宜抓住机遇,积极稳妥推进有关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目前总体形势是好的。我国经济活力足、韧性强、潜力大。同时,深港新一轮合作深度推进。”对如何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刘保奎建议,一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锚定改革目标,聚焦重点领域,久久为功,形成重大成果。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急难愁盼”。三是要注重防范风险,要建立健全重大风险识别及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和政策体系。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他说,希望深圳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以深圳的精彩实践探索,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1深港金融合作迈入新阶段、剑指全球前三:共筑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与黄金生态圈
2专访|梁春华:以推广围棋为己任,让千年智慧扎根湾区
3世界厕所日|“我承认我被深圳的公厕‘惯坏’了”
4向新向质向未来,福田金融18个全国首创、五大生态体系亮相第十九届金博会
5“AI芯片霸主”英伟达将公布财报,影响或波及10万亿美元相关交易
6贪污1.08亿余元!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全一审被判死缓
7外资密集发声看好中国市场,瑞银、摩根士丹利上调中国股指目标点位
8俄罗斯警告高市早苗:言论非常危险,应汲取历史教训
9十五运会竞速小轮车比赛收官,广东选手廖婉仪摘金
10央视《经济半小时》关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引来人才活水,勇立潮头底气更足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十五运会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现场,31岁的老将汪顺第八道出发,最终以4分14秒90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请问汪顺累计共斩获多少枚全运会金牌?
2025年11月17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仰泳项目男子50米决赛中夺金的徐嘉余选手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