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传言称一“驴友”攀登深圳大鹏排牙山失联多时后获救,引发关注。11月20日,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从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确有此事。据悉,救援队于11月18日晚接到报警,随后连夜进山搜寻,于第二天中午成功找到失联人员并将其送医。救援队提醒市民游客,切勿单独、盲目前往未开发或不熟悉的登山路线。

救援人员搀扶登山者下山。
登山者失联,救援队连夜进山搜救
网上资料显示,排牙山位于深圳大鹏半岛,海拔707米,为深圳市第六高峰,因山形似一排排错落不齐的牙齿得名,俗称“深圳小华山”“深圳第一险峰”。目前,排牙山属于未开发野山景区。
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大亚湾特勤大队一站站长旷彪介绍,11月18日22时58分,该站接到报警电话,得知一名中年男性游客于11月16日前往排牙山登山,18日与家人失去联系。据家属描述,当天18时左右,该登山者与家属通话后失去音讯。通话过程中,登山者语言表述较为模糊,神志也有些不清醒,加之当天下午气温急剧下降,家属察觉情况异常,遂报警求助。
“根据家属描述,我们初步判断失联游客的情况是比较危险的,极有可能存在失温的风险。”旷彪表示,接到报警后,该站立即调派一车8人进山搜救。直至次日凌晨2时左右,家属终于再次联系上登山者。根据家属的描述以及过往的搜救经验,救援人员初步判断登山者应位于距离登山口两公里左右的一个山谷中。
从11月19日凌晨起,救援人员开始围绕山谷左右两侧较成熟的道路进行反复搜索。据旷彪粗略统计,当天凌晨,救援人员搜索了将近8个小时,步行约10多公里路程。“但由于夜晚视线不佳,而且气温非常寒冷,被困人员也无法给予反馈,所以搜救效果并不明显。”旷彪说。
历经12小时搜索,失联人员终获救
随着天色亮起,搜索力度加大。11月19日早上7时,搜救工作交由两车共11名救援人员接手继续进行。同时,增派一名训导员、一条搜救犬,并增加无人机、机动链锯、开山斧等搜救装备,期望通过人工搜索、犬搜索和空中搜索相结合的立体搜索模式,尽快找到失联的登山者。
当天9时35分左右,登山者又一次与家人电话联系,并发送了定位信息。为了加快寻找速度,救援人员根据定位信息,借助搜救装备直接开辟将近一公里的道路直线靠近目标位置。通过拉网式排查,终于在当天11时50分左右成功找到了失联的登山者。
旷彪表示,登山者被发现时已处于神志模糊的状况,失温情况极为严重,身上还有些皮外伤。救援人员立即为其裹上保温毯,同时为其补充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并不断安抚其情绪。待登山者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后,救援人员将其安全转移至山下送医治疗。“在下山过程中,他已经可以在我们的搀扶下自己行走,状态还是恢复得比较快的。”

救援人员给登山者补充葡萄糖等食品。
旷彪告诉记者,该登山人员来深时间不长,平时喜欢登山,此前在市内外攀登过大大小小十几座山,但对于像排牙山这种未开发的野山不够熟悉,此次是他第一次爬排牙山,不料发生意外。
救援队提醒:勿前往未开发或陌生的登山路线
未开发的排牙山潜藏着哪些危险?旷彪介绍说,排牙山地势极为险峻,其登山道路处于未开发状态,崎岖难行,登山者随时可能面临摔落悬崖的严重风险。据不完全统计,从9月份至今,已累计接到户外登山求助警情9起,救助被困群众11人。
旷彪表示,经分析发现,这些求助者普遍缺乏户外应急自救相关知识,或在登山前准备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在遭遇极端情况时,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进而陷入险境。

获救者及其家属向救援人员鞠躬致谢。
对此,旷彪建议市民和游客,不要单独、盲目地前往未开发或不熟悉的登山路线。日常登山时应结伴同行,并准备充足的食品、饮用水、衣物、个人防护等用品,以及登山杖、手电筒、充电宝、医疗急救药品等辅助工具。
“现在天气寒冷,还要做好防失温的保护。”旷彪特别提醒道,户外人员应关注气温变化,特别是夜间气温骤降容易导致失温,造成生命危险。
此外,旷彪表示,登山过程中若遭遇险情,应首先保持沉着冷静。一方面保证手机电量充足,第一时间把个人地理位置信息发送给消防救援人员,便于精准定位;另一方面保持原地等待,减少能量消耗,有条件时积极寻找防风避雨场所,树立生存信心,一旦有机会,积极回应救援人员呼叫。
(以上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郑蔚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