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鸟瞰。
在黑脸琵鹭等候鸟重返深圳栖息越冬之际,作为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迎来开放十周年的好日子。11月1日,由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主办,福田区水务局和红树林基金会(MCF)承办的第八届福田区琵鹭节正式启幕。
今年恰逢“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揭牌一周年。红树林基金会系统整理回顾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建园十周年以来的湿地修复及运营成果,继续开展面向市民的琵鹭节科普教育活动,对探索全社会参与的湿地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福田区第六幼儿园舞台剧《琵鹭宝宝会飞了》。
开幕式上,福田区政府副区长文维表示,在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生态公园服务市民十年间实现了从城市边缘到生态地标的华丽蜕变,生动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未来将以更高标准、更优供给、更宽视野,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福祉,为红树林湿地保护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活动现场,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水务局、平安集团、红树林基金会四家单位共同启动“福田区2025-2026年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教育项目”。平安集团将资助福田区200个班级的中小学生走进红树林湿地开展自然教育。

“福田区2025-2026年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教育项目”启动。
活动邀请了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市红树林湿地管理相关部门、科研合作院校、共建单位、生态保护捐助单位代表及生态专家和志愿者出席,对长期支持公园发展的专家、共建单位、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致谢,褒奖“山海连城物种挑战赛”获奖者,鼓励更多市民参与相关科学活动,支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平安集团、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Nespresso 奈斯派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平台、福田教育发展基金会给予活动爱心支持。

活动致谢长期支持公园发展的专家。

“山海连城物种挑战赛”颁奖。
深圳地处全球覆盖国家范围最广、迁飞鸟类数量最多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通道的重要节点。香港米埔内后海湾和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环绕的深港后海湾,每年接待约10万只候鸟前来越冬和停歇,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鸟类频频现身。水天一色、万鸟翔集、人鸟和谐的场景,成为“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的城市生态名片。琵鹭节活动,旨在向公众传递以黑脸琵鹭为代表的鸟类保护和红树林湿地保护理念,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

深圳湾的水鸟与红树。
第八届琵鹭节将科普内容与趣味性互动结合,以生物多样性友好为主题,布置十个科普内容打卡点,架设鸟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的艺术装置,举办琵鹭保护主题游园会,宣传鸟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还将环保倡导融入更多元的场景,邀请爱心机构和企业的加入,以爱心市集开展筹款或公益售卖,支持“绿美福田”专项建设、鸟类及湿地保护。


琵鹭节市集。
琵鹭节活动的固定场地——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连接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中两处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廊道,也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普基地,2022年喜获全球首批《湿地公约》“星级湿地中心奖”。2022年,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出炉,公园每年提供生态服务价值高达1.92亿元,单位面积调节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全市均值的2.28倍,单位面积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全市均值的7.43倍。2023年,《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到访,对公园开展的保护修复工作给予高度赞赏。
活动展示了生态公园十年来践行生态文明的自然教育系列成果,包括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设施、公园十周年大事件、华南珍稀物种手绘图片展等。以活泼的图文内容介绍公园防鸟撞玻璃幕墙改造、鸟类友好型路灯的研发落地、外来物种清理和本土红树复种等内容。

本届琵鹭节将持续至11月2日。丰富的闯关玩法、候鸟的灵动身影、生态保护的互动,精彩不停,邀你赴约!
(图片来源:红树林基金会)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