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微光暖旅途

读特记者 黄小菊 通讯员 蒋婉妮 吴苗苗 孙歆
10-29 12:10
摘要

这样的温暖时刻,深圳北站每天都在发生。

清晨的阳光穿透深圳北站的玻璃穹顶,照亮了 “迎春花” 服务台。这支活跃在车站枢纽的服务队伍,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熙攘人潮中书写着温暖故事。

10 月上旬某晚,候车室的安静被稚嫩的哭声打破。“迎春花”服务队员罗帅循声发现了与家人走散的小男孩,孩子讲不出家长信息。罗帅轻轻抱起孩子回到服务台,一边陪护一边通过对讲机、工作群接力寻人。两个小时里,她既当 “临时家长”又做“信息联络员”。当孩子的母亲从广州匆匆赶来,那声真挚的“感谢”,让夜班值守的职工们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

这样的温暖时刻,深圳北站每天都在发生。10月的某个上午,G679次列车即将到站,值班站长蒋婉妮接到了紧急电话,一名旅客突发不适,将与急救人员同时抵达车站。“迎春花”服务队队员李晨光立刻推着轮椅赶往通道口,提前对接列车员与急救人员,将旅客病情、停靠位置、通道路线等信息逐一核对确认。列车到站后,他稳稳搀扶旅客上车,顺畅的交接流程让急救医生由衷赞叹。

隔几日,D961 次列车长的紧急呼叫通过对讲机传来:14 号车厢有旅客突发疾病。“迎春花”服务队队员孟禹婷抓起急救箱,带着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冲向站台,同时协调开启绿色通道,原本需要绕行的路线瞬间变为生命通道。从车厢到救护车,她始终托着旅客的手臂,直到看着救护车驶离才松口气。事后家属发来的信息里写着:“你们奔跑的背影,比任何特效药都让我们安心。”

10月中旬的正午,阳光正烈,两位九旬老人相互搀扶着来到服务台求助轮椅。“迎春花”服务队队员赵贝迅速为两位老人办理了信息登记,副队长李乐上前接过行李,两人小心翼翼地将老人先后扶上轮椅推到站台。列车到站后,她们弯腰搀扶老人送上列车,细致地与列车长办理交接。老人沙哑的声音里满是暖意:“孩子,谢谢你们。”

在出站通道的人流中,中转班长眭漫遇见情绪崩溃的刘女士。面对因中转迷路、行李沉重不识字而手足无措的旅客,她轻声安抚:“大姐别哭,跟我走”,随后接过行李引路、讲解流程,直至将刘女士送上出租车。

这一周,罗帅又经历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名旅客的父亲突然吐血,他必须立即送老人去医院,危急时刻,罗帅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办理退票、推来轮椅、联系车辆,推着轮椅在车站狂奔至停车场。旅客上车前匆匆喊出的 “谢谢”尚未落地,她已转身奔回岗位。

“迎春花”服务队队员陈卓鹏的一天,曾在轮椅的滚轮声中走过9公里。他单日护送三位重点旅客,从落客平台到列车车厢,再到出租车站,每遇一位司机都要反复叮嘱:“慢一点,老人家腰不好”。这份细致被旅客写进朋友圈:“在深圳北站,遇见了最贴心的‘圳’式温暖”。

“迎春花”服务队员刘圳从列车上接下休克的旅客陈女士,她用轮椅小心地将她推到休息区递上温水、糖水,联系家属后全程照顾。当家属赶到时,发现在刘圳的精心照顾下,陈女士情况已经好转,当晚感动不已的陈女士在朋友圈里发了详细了图片表示感谢。而客运员韦靓怡则用英语加手势,在十分钟内为外籍旅客找回装有哮喘药和护照的 “救命包”,还协助改签到站列车,让对方由衷赞叹。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