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首发报告,综合剖析深圳在全球城市中的“坐标”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周璇
10-12 19: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站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节点,受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日前首次以报告研究形式,综合剖析深圳在全球城市中的“坐标”,为深圳加快迈向全球标杆城市提供策略。

回溯至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首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6年来,深圳砥砺前行,在全球知名城市指数中排名显著跃升。

深圳在全球指数综合排名中位列33

全球知名城市指数,是衡量世界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标尺,多由欧美智库主导,通过选择性数据统计为全球城市排名。在综合类及经济、科技、宜居、生态、海洋、文化等六类专项指数共23个排名中,深圳平均位列第33位,与伦敦、纽约、新加坡等32个“全球标杆城市”形成对标。其中,深圳的优势领域为综合类、经济类、科技类和海洋类,差距领域为生态类、文化类和宜居类。

研究梳理全球城市核心价值所关注的维度和方向,明确了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重点对标领域和方向清晰,如创新活力、开放包容、人本宜居、绿色生态、互联未来。深圳的优势指标,体现在卓越的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科技实力、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包容性,如人均GDP、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高,在风险投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完善的建筑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设施。

但深圳在环境质量、宜居程度、国际事务参与度等方面存在差距,如加强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府间或非政府国际组织的数量较少、国际航班密度有待提高、世界遗产数量低于其他领先城市等。

对标全球主要指数中的深圳排名

研究分别从经济、服务、金融、创新、海洋等五个领域筛选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五个指数体系,为深圳在全球主要指数中的排名找对标。

作为衡量全球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城市名册(GaWC)用六大“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机构”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分布为指标,对世界城市进行排名。深圳从2000年的200名,到2024年的前30名,已跻身重要的全球城市之一,也是上升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这一飞跃表明,深圳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国际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作为硬实力与软实力共进的评价,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GCI)关注城市综合表现。深圳2024年在该指数中排名第68位,但上升势头强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与服务机器人发展,带动出口贸易增长;深港融合消费的新趋势,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展现了软实力魅力。

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表现抢眼,连续两年进入前10名。得益于改革与开放的持续推进,深圳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快速增长的金融科技产业,吸引众多知名金融机构落户,使金融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世界领先海事之都(LMC)指数中,深圳崭露头角,2024年首次入选LMC榜单,排名第23位,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和北京。高效的物流系统和优良的港口设施,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奠定基础。

深圳明确“全球标杆城市”建设核心方向

近年来,深圳在全球城市坐标体系中定位渐明。研究深挖优势、审视差距,为深圳从“对标”走向“引领”,提出了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核心方向和策略。

发布“深圳指数”,提升国际舞台地位,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样本。深圳应积极编制并定期发布涵盖多领域的“深圳指数”,全面反映城市发展状况,为投资者和研究机构提供数据支持,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作用。同时,举办国际性活动,吸引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落户,提升深圳国际影响力。

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化和生态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宜居性的关键,深圳要推动文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包括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举办文化活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和生态合作项目,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数字驱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硬实力。深圳需加大对新兴产业支持,特别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绿色技术等领域。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形成创新生态。此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也是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重要一环。

图源:中规院深圳分院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周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