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海漄与银河奖得主分形橙子联袂写作的《龙之变》面世。《龙之变》用硬核严谨的科学设定,将“龙”从神话生物“拉”回现实世界,同时保留了它所有的浪漫与震撼。
两位在科幻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为何会选择“龙”这一题材联手创作?海漄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这些年藏在笔尖下的“寻龙之梦”。
海漄告诉记者:“通过《龙之变》,我希望表达的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阐述‘天人合一’‘和谐共存’思想的同时,亦对生态危机和文明的长远发展进行了预警。”
这份对科幻与现实的深度融合,也得到了科幻界前辈的认可。著名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看完这本书评价道:“《龙之变》既有‘世界未解之谜’的科幻趣味,也有对当下世界的深刻理解。两位年轻科幻作家的才华,在这部长篇里得到了爆发。”
谈及与分形橙子的合作,海漄笑称这是一个“因龙结缘”的故事。“在一个科幻写作社群里聊起龙的设定时,我发现我俩都特别喜欢马小星老师的《龙:一种未名生物》,两人的经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此前,海漄和分形橙子各有短篇涉及龙题材,在发现各自对龙的想象、创作比较点状和零散之后,二人决定要一起创作一部关于龙的长篇科幻。
海漄对历史及怪兽题材情有独钟,其作品追求在不改变真实历史的前提下,解析、重构某段时空背后的故事。他向记者分享了自己构建科幻世界的三种常用方式:一种是对某个故事背景产生兴趣后,对故事背景作科幻化的解读;一种是先诞生了科幻点子,再搜索资料,由此把点子落地成故事;还有一种则完全由情感驱动,因为想要表达某种情感而书写,通过“科幻”进行表现。
从金融行业的“打工人”到站上雨果奖领奖台,海漄的人生轨迹悄然改变。谈及这段经历,海漄的心态格外平静:“经历过最初强烈的不真实感后,我很快就平复了下来。可能是职业习惯或性格原因,我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总喜欢先预想最坏的结果。这难免让自己显得有些谨慎和保守,但也让我的心态不至于大起大落,处事相对从容。”
不过,雨果奖的光环也确实给海漄带来了一些变化——他愈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写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写《龙之变》,我投入了大量精力,过程中也发现自己在历史考据和科幻设定结合上还有提升空间。接下来打算先写几篇短篇调整一下状态,再多看看书,沉淀一段时间,不想急着赶长篇。”
作为一名在深圳生活工作的作家,海漄坦言,这座城市的科技氛围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龙之变》现代故事线里涉及的无人机技术、脑科学内容,很多都来源于他在深圳的生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