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漄:科幻的未来一定会在中国

读创深圳 肖晗
05-27 12:5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 数智湾区”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多位文化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代表和新生代青年代表,共话历史、人文、艺术、科创的融合共生。

在论坛“湾区文化的现代表达”主题对话交流中,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23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获奖者海漄提出,科幻的未来一定会在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正在弯道超车的科学国度。

海漄将湾区文化比喻为:一位正值青春的少年,虽然远未成熟,但是从未停止生长。“文化并非静态不变的事物,不是化石。包括非遗和传统文化,其生命力在于流动和活动。”海漄认为,每个人抱着包容和多元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接受新事物,这也是文化不断成长的过程。

大湾区具备怎样的科技和文化特点?海漄认为,大湾区是科技时代的高地,创作科幻小说活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要科学技术在发展,创作科幻小说的活力就不会消失。

科幻小说最早起源于欧洲,之后兴盛于美国。欧美的科幻群体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都在逐渐老化,科幻的未来一定会在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正在弯道超车的科学国度。一方面是大湾区拥有许多科创企业,另一方面是它们与我们紧密相连。科学是科创与生活的纽带,它可以将许多高深的科学知识来美化人间,直接融入生活中。

如何看待AI写作?海漄认为,AI写作缺少的就是“文化”。但是应对技术发展持乐观态度,相信有一天量变将引起质变。“随着我们对数据的不断培育,数据模型的数量将逐渐增多,我们的文化思想能够真正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作者:肖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