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转型的关键期,工业设计作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正成为破解制造业同质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9月11日,由福田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华富街道办指导,洛可可公司策划的“设计创新赋能新工业品类创新&爆品打造”主题沙龙在深业上城落幕。作为福田区践行《打造都市型先进制造业高地“五大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重要实践,活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搭建政企交流、资源对接、思想碰撞平台,更通过黑科技产品现场“秀肌肉”,让参会者直观感受设计创新力量,为辖区都市型先进制造业突破瓶颈、探索新路径注入强劲活力。
专家干货输出:
精准戳中制造业痛点,明晰产业升级路径
为解决企业创新难题,活动特邀深耕产品战略与设计咨询领域的张健辉院长主讲。他结合环球石材、美的、55度杯等实操案例,拆解“设计创新转化为企业增长动能”的核心逻辑,系统讲解“品类、产品、品牌创新”三位一体的破局思路。针对福田智能终端、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集群面临的同质化竞争、定位模糊、技术转化难等痛点,专家提出“设计前置融入研发全流程”方案,既契合福田“总部研发+湾区制造”的产业特色,也呼应“五大行动”中“制造业核心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要求,为企业打通“创新思路-落地路径”提供实战经验。
KUMI创始人郭锦炜在活动中也分享了感悟,他表示:“听完分享后,对‘三品合一’深有感触。现在流行‘品牌及品类,品类及产品’,新品类是很好的机会,比如提到火锅就想到海底捞,这正是‘三品合一’的体现。”这一观点与专家分享的创新思路相互印证,引发参会者广泛共鸣。
黑科技产品现场“秀肌肉”
设计创新显威力
活动现场的一大亮点,是多款极具创新性的黑科技产品集中展示,直观展现了设计创新在赋能新工业品类创新与爆品打造中的强大力量,为参会者带来沉浸式启发。
具有工作站属性的乐谱台“慢阶演奏家一号”,打破传统谱台功能单一的局限,凭借可自由组合的节拍器、乐谱灯等演奏配件模组,大幅提升产品拓展性;HALOS基因数据分析一体机作为基因测序“互联网+”革新成果,通过高度集成软硬件系统,为医院提供相关医院服务及科学研究;品仕乐立式吹风机创新融合立地支架与双出风口设计,用户无需手持即可享受均匀风力,既解决传统吹风机使用疲劳的痛点,又大幅提升干发效率,重塑干发体验;Ultra3D耳鼻喉双源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更加扁平化人机交互流程,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完成检查操作,显著提升诊断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为国产大飞机C919保驾护航的CAPHM监控系统,洛可可UED设计团队深入航空监控场景,通过优化数据呈现方式与交互逻辑,有效降低误操作率,为国产大飞机安全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这些产品覆盖音乐、医疗、消费电子、航空等多个领域,每一款都从用户需求出发,以设计创新打破品类边界,充分证明设计创新是推动新工业品类诞生、打造爆品的核心动力,为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思路。
活动吸引制造业、消费电子、医疗、创意设计等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创业团队及从业者参与,围绕“工业设计赋能品类突围”“爆品打造核心逻辑”“产业协作与资源整合”三大议题深度研讨。这种跨领域思想碰撞,不仅为企业打开创新视野,还推动“制造企业-设计机构-供应链平台”精准对接,助力构建“上下游联动、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协同生态,生动践行“五大行动”中“生产性服务业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锚定都市型制造
以活动实践深化“五大行动”落地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福田区始终以“五大行动”为纲领,聚焦都市型先进制造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要素保障等举措,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在空间保障上,创新“总部研发+飞地制造”模式,在博罗打造300亩高标准飞地园区,破解中心城区空间约束;在创新支撑上,建成全市首个一体化人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峰值算力20000P),设立50亿元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基金,为企业创新提供算力与金融双重保障;在服务优化上,推出“信用免申即享+专员上门代办”机制,335项高频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结”,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关于本次活动的意义,郭锦炜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引导同行跳出对红点奖等荣誉结果的单一关注,更促使大家深入探究奖项背后的深层逻辑。这一逻辑的核心,在于产品设计启动前扎实的用户调研工作。洛可可始终坚持将咨询与设计相融合,通过深度融入用户场景,精准挖掘用户痛点与品类发展机遇,而这正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底层支撑。从实际价值来看,本次活动为品牌方及相关产品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探索方向与思路启发,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沙龙的举办,既是福田以“设计创新”激活产业动能的具体举措,也是对“五大行动”的深化落地——通过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推动工业设计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助力都市型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活动现场,参会者还实地参观相关设计艺术空间,沉浸式感受“设计+产业”的融合逻辑,进一步拓宽创新认知边界,为后续产业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