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香港市民邬先生专程来到深圳市南山区,向南山区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赠送锦旗。“谢谢你们救了我一命!”这句朴素的致谢,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深港情谊,也成为粤港澳志愿服务协同发展背景下,南山区推进“平安南山”建设、培育社会救援力量、探索区域协作机制的生动注脚。现场,联合会会长朱新涛接过锦旗,多位区人大代表与救援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温暖人心的时刻。
高效响应:一场有温度的紧急救援
时间回溯至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无人机灯光秀璀璨上演。为保障活动现场安全,南山区应急管理局统一指挥、科学调度,南山区公益救援队28名队员携AED、救生艇等专业设备抵达现场,全程坚守岗位、待命值守。
当晚,香港市民邬先生突发心脏不适,情况危急。救援队医疗组迅速响应,实施专业急救,并安排人员陪护、密切监测其身体状况。更显人文关怀的是,救援队心理老师同步介入,耐心安抚邬先生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以专业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焦虑,让救援行动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从医疗急救到心理关怀,不仅体现了救援队伍的综合素养,更践行了南山区“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
政社同心:织密“平安南山”应急防护网
此次保障任务中,救援队员的服务不止于应急救援。他们还积极协助市民寻回遗失物品、高效疏导现场人流,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市民及港澳居民广泛认可。这一系列快速响应的务实举措,也是南山区“政府统筹+社会协同”应急模式的生动体现,彰显政社联动在应对公共事件中的强大效能。
“作为深圳‘志愿者之城’的重要部分,南山区社会救援组织不仅服务本地,更在粤港澳志愿服务协同中扮演着‘纽带’角色。”朱新涛表示,在应急救助、安全宣传、大型活动保障等领域,南山区的社会救援力量正积极与港澳相关志愿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与技能互鉴,如共享应急培训课程、同步优化服务标准,推动志愿服务能力与区域协同需求同频共振。目前,联合会正公开招募志愿者,进一步汇聚民间力量,使社会救援队伍成为粤港澳应急协作体系的有力补充。“我们希望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共同为城区筑起一道‘看得见、靠得住’的安全防线,建设更有韧性的美好家园。”
未来,南山区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将继续秉持“专业、奉献、安全”的理念,在深耕城区安全建设的同时,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大局,通过完善培训体系、升级装备配置、健全跨部门协作,持续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能力,助力南山区更高效、有序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打造安全、友善、高效的“志愿者之城”注入更多力量。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