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月里志愿红,南山区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启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文
03-03 21:0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春风送暖拂面来,志愿花开遍地红。3月3日下午,在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2025年南山区学雷锋月暨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海岸城海德广场举办,现场发布了一批专业志愿服务清单,并举办南山区专业志愿服务大集,拉开了南山区探索社区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序幕,让引领道德风尚的雷锋精神吹遍城区每个角落。

活动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指导,南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南山区委员会、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南山区8个街道代表、20余家专业志愿服务机构、300余名志愿者及千余名市民共同参与。

送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助力基层治理

社区志愿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202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发展专业性组织,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

今年开始,南山区委社会工作部以中央文件精神为指引,联合多部门策划推出“2025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旨在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志愿服务供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米”,打造基层治理的“南山样板”。

此次活动现场“南山区专业志愿服务进社区试点项目”正式发布,该项目首创“志愿服务超市”模式,通过搭建1个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库,整合医疗、法律、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上千名专业志愿者资源,形成系列志愿服务清单。首批上线服务包括“中医义诊进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等数十类民生项目,覆盖公共安全、健康服务、法律咨询等领域。

项目发布后,将通过线上发布清单和线下召开供需对接会的形式,精准匹配社区需求与专业志愿服务资源,让居民可像“点单”一样享受便捷、专业的志愿服务。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构建“党委主导+群团协同+社会共建”的多元协作体系,不断吸纳各方力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方向迈进,为基层治理赋能,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由共青团南山区委员会牵头组织的雷锋月百场志愿行活动也在现场同步启动。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大板块,围绕文化文艺、敬老助老、社区便民、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超10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学雷锋、做志愿”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志愿服务,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专业志愿队伍齐亮相,尽显南山“国际范儿”

“职工权益,用心护航”“巾帼花开,童心向阳”“青春赛场,志愿相伴”…… 在当天的项目启动仪式上,南山区总工会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十五运南山赛区志愿服务队等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代表发出志愿服务活动倡议,号召全区各单位、各志愿服务组织及个人,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区共同体。

倡议者中,来自南山区国际志愿者服务队的代表巴春蕾格外引人瞩目。作为一名外籍志愿者,她用一口地道的英语发出志愿服务倡议,尽显南山国际范儿。

近年来,南山区积极与公检法、政务服务、国际化等各细分领域的公益伙伴强强联合,打造“志愿服务+”模式,助力社会高效能治理。在志愿服务+国际化模式下,重点吸纳来深外国友人投身志愿服务建设,形成以桃源、招商、蛇口、粤海为代表的国际志愿服务队,动员国际志愿者积极参与涉外政务、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助推国际化街区建设。南山区还结合南山国际化程度深的特点,实施国际化城区志愿体验官服务项目,200余名外籍人员活跃在志愿服务的舞台上,用行动彰显国际化城区文明底色。

在“一街道一品牌”路演环节,南山区8个街道的代表围绕各自的实际,对相关特色志愿服务进行了精彩的推介,生动诠释了“精准对接需求、深耕社区场景”的南山实践。

南头街道以“社区心理驿站”为阵地,以专业心理知识为灯塔,照亮心灵港湾;南山街道志愿者守护古村古树古宗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西丽街道“生态合伙人”用志愿红与生态绿调色,勾勒“生态会客厅”美好画卷;沙河街道以爱心串联爱心,聚沙成塔,让志愿服务成为街头潮流;蛇口街道以深圳湾口岸服务驿站为窗口,奏响深港交融的乐章;招商街道借助国际志愿者队伍力量,聚焦本土,走向全球;粤海街道持续推进“百园千服”志愿服务,为企业充电供能;桃源街道发挥广大大学生志愿者力量,以文化交流和社区服务温暖邻里……从心灵守护到环境保护,从社区文化培育到国际文化交流,一个个志愿服务的种子,在南山这片充满创意与善意的沃土上发芽,共同开出一个温暖的春天。

志愿服务“大集”开张,居民纷纷“赶场”

法律咨询、义诊服务、应急实操……在仪式结束后,“南山区专业志愿服务大集”在海德广场热闹“开市”,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赶集”,红马甲与市民笑脸交织,勾勒出一幅“志愿南山红”的温暖画卷。

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参与,既有区直属机关志愿服务队,也有各协会、企业等前来摆摊设点。活动现场设置“绿美南山”生态科普区、“法护万家”普法宣传区、“健康南山”义诊服务区、“创新南山”科技实践区、“融爱南山”善行体验区、“平安社区”应急科普区六大主题服务区,让居民沉浸式体验贴心的志愿服务,感受志愿服务的温暖。

科技是南山的响亮名片,现场的科技实践区,既有科学知识科普,也有科学实验观摩、科技产品体验等,引来众人目光。其中深圳市三航工业技术研究院带来无人机知识大餐,居民不仅能学无人机理论知识,还能上手模拟飞行。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志愿服务队则展示了一系列新能源科技产品,激发了大家对未来科技的无限想象。

义诊服务区的摊位主要聚焦眼健康科普与口腔科普宣教两大领域,在现场拥有超高人气。居民刘阿姨路过深圳爱尔眼科医院眼健康志愿服务队的摊位时,志愿者主动介绍眼健康知识,为她做了免费的视力检测,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护眼建议。“为志愿者点赞,也为活动点赞。”刘阿姨笑着说。

在生态科普区,深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志愿服务大队为小朋友展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还带来了用废旧物制作的艺术画,让大家在逛集市的过程中,接受绿色生活理念的洗礼;在普法宣传区,深圳市萍乡商会志愿者服务队、蛇口边检站志愿服务队、南山区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化身“摊主”,分别为居民解答经济纠纷、婚姻家庭调解、出入境政策等;在应急演练区,志愿者带来灭火器使用演示、逃生绳结打法教学,以及家庭应急包使用讲解等服务;在善行体验区,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展示了南山区文化志愿服务的成果,一个个爱心义卖,在推动闲置物品循环的同时,也促进了爱心的流转……

各摊位均设置提供打卡互动环节,居民参与互动后可凭体验卡获得集章,集齐印章可领取一份精美纪念品。现场还特别设置志愿者招募区,号召专业个人志愿者报名参与。

31万人!“志愿红”绘就城区文明底色

赓续雷锋精神,播撒志愿火种。从文明劝导的交通路口,到志愿服务U站;从便民利民的广场社区,到为民惠民的实践所站……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南山的大街小巷,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南山区累计注册志愿者超31万人。这意味着,在南山区,每6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平均每天有54人注册为新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推动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以及助力国际化城区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悉,南山区2025年将持续为志愿服务注入创新动能,将通过“志愿服务积分银行”等举措,激励更多专业人士加入,计划年内培育10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重点吸纳律师、医生、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加入。

微光成矩,向光前行。如今的南山,“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南山志愿红,不断掀起志愿服务热潮,并成为深圳湾畔最美的颜色。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彦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帅文清/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