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战台风“韦帕”,深圳市南山区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南山公益救援队)于7月19日迅速启动应急备勤响应。当日下午5时,首批15名救援队员已在桃源街道应急保障基地集结完毕。联合会会长朱新涛现场进行动员部署,强调救援行动中的安全保障要求,为即将到来的挑战筑牢第一道防线。
风雨中的心灵守护者:专业力量抚平创伤
作为一家在共青团南山区委员会主管、南山区应急管理局指导下开展工作,并由桃源街道孵化而成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和联合性社会组织,南山公益救援队汇聚了南山区志愿者、防灾应急专家及相关机构力量,致力于探索政府、社会和志愿者组织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其下辖的心理救援大队,更是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提供专业心理支持的重要力量,旨在通过专业疏导帮助受灾者缓解恐惧、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防止心理创伤恶化。
18时许,接到南山创新学校应急避难点的支援请求后,救援队火速响应。一支由副会长张鹏伟带队的10名队员组成的精干小队,其中包括来自心理救援大队的3名专业心理老师,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关键设备于19时40分抵达现场。台风灾害不仅威胁生命安全,更易引发恐慌、失眠等心理应激反应。面对受灾群众的焦虑与不安,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心灵守护上。
心理救援大队的咨询师团队抵达后立即对现场群众心理状态进行快速评估,并运用倾听共情、情绪安抚、认知调整等专业技术,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他们帮助受灾人员释放压力,重建积极心态,用专业力量为风雨飘摇中的心灵搭建起稳固的避风港。任务结束,队员于深夜23:25分安全返回基地,继续备勤待命。
迅捷响应,排除路障
7月20日下午13:40分,险情再现。联合会副秘书长叶丽芬在巡查中发现,南山区垃圾分类生态园附近有大型树木倒伏路面,树下还压着两台车辆,严重阻塞交通。叶丽芬立即通过应急指挥系统上报。
指令下达后,备勤队员庞豪杰、樊晓波,徐善龙 ,刘洪等携带专业油锯及防护装备,会同桃源街道三防工作人员孙士强等人火速赶赴现场。救援人员配合高效,倒伏树木被快速切割清理,路面障碍及时排除,交通恢复畅通。截至发稿,南山公益救援队的备勤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
台风“韦帕”考验着城市的应急能力,更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作为政府应急体系的有力补充,南山公益救援队以迅疾的行动力打通生命通道,更依托其专业的心理救援大队,在风雨肆虐中为受灾群众点亮心灯——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安全,更是风暴过后心灵重建的希望。当专业力量、深切共情与高效的社会协同机制交织,便是城市抗灾韧性最坚实的底色。
(受访者供图、视频)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