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新时代文明实践 | 规范非机动车停放,让文明“移”步到位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06-30 17: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彩色标线鲜明划设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传播文明出行理念,“随手扶”志愿行动及时规范倒伏车辆......近期,坪山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文明交通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规范停放+文明劝导+即时整理”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城市文明形象整体提升。在坪山围、沙田、锦龙等重点地铁站周边,整齐排列的非机动车与文明劝导员的亲切指引,勾勒出一条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

为规范坪山围等重点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坪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辖区各部门,累计出动整治人员超1400人次,规范摆放电动自行车11000余台次。同时,通过铺植草砖、地面硬底化等措施,在地铁出入口新增27个停放框,可停放非机动车4000余辆。此外,通过清理共享电动车、约谈投放企业负责人等举措,责令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停止投放、立即整改。截至目前,共约谈共享电动自行车投放企业10家,清理整治辖区主干道、绿化带及商业圈周边共享电动车6300余台。

为缓解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难题,坑梓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交警、城管、社区等多方力量,针对停放数月甚至一年以上无人使用、认领的“僵尸车”,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拍照、录像、登记取证,并依法将这些长期占位的车辆转移至指定停车场。坑梓街道办同时还制定了四项长效管理措施,如组建巡查队伍,对地铁口周边进行常态化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不规范停放的电动自行车,会立即进行“随手扶”行动,将其规范停放到指定区域。街道还定期组织人员到地铁站点、社区小区、企业工厂开展文明出行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养成“自律自觉,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在坑梓地铁站出入口,龙田街道龙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唐治红志愿者工作室、许俊岭志愿者工作室组织志愿者,每日在早晚高峰时段,总会出现在居民群众的眼前。他们不惧烈日、不畏风雨,劝导并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并维护环境卫生,制止乱扔乱丢等不文明行为,这些志愿者的努力使得地铁口的环境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志愿红”成为守护居民安全出行的温暖力量。

石井街道田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志愿1小时”电动自行车文明停放专项整治行动,不仅有效改善了辖区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问题,还充分调动了党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建共治氛围。

马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街道武装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文明积极贡献群众力量。在锦龙站地铁口早高峰时段,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和退役军人红星志愿者们随处可见。他们分工明确,一队负责引导市民按指引线路行进,有序、规范地停放非机动车,倡导交通文明理念。另一队则沿路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将未规范停放的非机动车整齐地排列在划定的停车区域内。非机动车和人行区域在志愿者与居民群众相互协作下变得更加规整,繁忙的人流与车流变得更加有序而顺畅。

为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社区环境,碧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摆车护畅通,规范助出行”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每日组织10余名志愿者在重点区域劝导和协助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清理路面杂物,保障居民“安全通道”的同时也提升了辖区的整体文明形象。

看到焕然一新的市容环境,多位居民表示,“路边的非机动车现在摆放整齐,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让我们的出行体验更加顺畅便利”。现在大家都养成了“随手扶一把”的好习惯,看到倒下的非机动车都会主动扶正,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真好!“希望坪山这样的文明风尚能不断延伸,让整洁有序成为我们城市的名片。”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