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光明区组织开展庆祝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暨治水主题媒体采风活动,来自20位新闻媒体的记者们先后来到楼村湿地公园和茅洲河碧道光明段,现场感受光明区治水成果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柔和起伏的青草坪犹如一幅舒展的碧色地毯,红黄相间的美人蕉绵延连片,错落有致的桥梁和步道一路串联……谁能想到,以前这里曾因水体黑臭、污泥沉积、植物残败、结构破损,成为市民避而远之的黑臭荒地?
这里是位于新湖街道楼村社区的楼村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 8.7 公顷。项目贯彻海绵城市设计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箴言,并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态停车场+旱溪+调蓄池”等多种海绵设施,打造成为一个“自然存留、 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公园”,也为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和科普教育基地,形成靓丽的绿色民生福祉。赏心悦目的风光令记者们纷纷掏出手机、摄像机,记录眼前的美景。
随后,一行人来到茅洲河碧道光明段。该项目由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建设,其中试点段建设项目(光明段)长约6.8km,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努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长廊,建设范围以茅洲河为主线,向河道两侧各延伸500-1000米,新建3座人行桥,滨江建筑立面改造,重点打造大围沙河工业园滨水商业提升、滨海明珠工业园区产城提升、左岸科技公园景观节点等,将沿河岸重要景点组织成参观休闲线,形成串联两岸的魅力动线。“这几年的水质确实是好太多了!”看着水边悠闲踱步的白鹭、不时跃出水面的游鱼,大家啧啧感叹。
光明区区长刘胜,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刘大岭参加了与记者们的座谈活动。刘胜向媒体记者们对光明的关注和贡献表示感谢,他说,“近几年,光明区的生态环境、医疗、教育、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光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也得益于新闻工作者的大力宣传和推介。”近年来,新闻工作者们创作出许多反映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品力作,可读性强,点力量高,传播度广,将更多光明的声音传了出去,为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打造了良好的舆论支持。
刘胜表示,除了做好光明的宣传员,让社会、让市民更多更好地了解党委政府在做什么、进展如何外,媒体记者们还要争做光明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员,充分发挥深入基层、密切同人民群众打交道的优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助力政府更好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光明的建设发展。
编辑 姚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