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读特记者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圳交通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已成功中标佛山市“南海区交通综合治理技术平台”项目。未来三年,深圳交通中心将组建专门的团队入驻南海交通局,把在助力深圳拥堵治理上发挥关键作用的公交优先手段、道路微创新手段、智慧手段等带到佛山南海,为佛山南海区交通治理注入“深圳智慧”。
根据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深圳拥堵排名由去年第三季度的第15下降至今年的第28。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322万辆,在这样的情况下,拥堵排名持续下降,深圳是如何做到的?深圳交通中心助力深圳交通主管部门开展的拥堵治理系列创新措施,备受关注和认可。
近年来,佛山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南海区情况也不乐观。据介绍,除了人口密度增长、私人小汽车年增长率达20%带来的交通需求高增长,轨道交通建设与断头路建设、一环高速化改造等主要干道的施工不期而遇,道路资源收紧,多重挑战给南海区交通带来压力。为此,南海区下决心引入高水平、稳定的技术团队,全力打造品质化交通环境。
深圳交通中心表示,为适应南海区交通发展之急需,未来3年,将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专门的团队入驻南海交通局。据了解,佛山市治堵工作对南海区提出多项要求,同时,针对南海区交通拥堵治理目前有多家单位在开展多个项目,存在项目间混杂,单位责任不清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深圳交通中心将帮助南海建立交通综合治理的“项目名录”,通过收集、筛选、协调、整合,以“公交优先”为核心,从调控需求、优化结构、增加供应、提升管理4大方面,形成8大策略、34项措施、191个具体项目。
除此之外,针对今后交通治理之路如何走的问题,深圳交通中心助力南海区制定了“两步走”计划,即近期“短平快”、中远期“一揽子”的解决计划,推进“五个落实”,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时间计划、落实责任单位、落实责任人,并加强宣传引导、市民互动,从而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全方位交通综合治堵新局面。
见习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