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以永日”——大万世居光影艺境展开幕,开幕即成“网红打卡地”!
​读特记者 吴璇玲
2020-11-01 10:00

光影交错、如诗如画,10月31日,“歌以永日”——大万世居光影艺境展在坪山区大万世居开幕。坪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筠,坪山文化智库专家陈悦成,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文化艺术界专家冯羽等嘉宾出席,和市民一起在绚丽多彩的艺境之夜感受传统与现代,文化和光影之间的融合,享受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吴筠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坪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以先行示范为使命担当,结合坪山实际,确立了“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文化发展线路,从坪山图书馆创新开展大家书房会客厅、明新大课堂等文化品牌活动,到坪山美术馆相继推出艺术大展,坪山大剧院上演诸多国内外优秀剧目,坪山在文化发展上的一系列实践被外界称之为“坪山文化现象”。

而坪山大万世居作为坪山历史文化发展的一双眼睛,是坪山文化之宝,在这里曾举办“大过猪年”展、“万居和月明”——大型中秋文化主题艺境展等数场高品质文化艺术活动,未来将打造成一个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艺术相融合的高品质特色文化街区。这次的光影艺境展延续了去年传统文化和现代光影相结合的形式,希望通过这个展给大家带去美好和希望。

当手中的棉花糖如同绚烂的灯火被点亮,“歌以永日”的精彩华章就此开启,坪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正式启动。

据策展人冯羽介绍,“歌以永日”——大万世居光影艺境展以“光”为核心进行延展,在视觉上进行重塑和整合,最终形成了云庐·故乡的云·序曲1等艺术装置、沉浸空间、光影互动等12项创意作品。一方面,为公众呈现光影艺术与传统老建筑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由看似简单意象构成的光影装置,蕴含着对后疫情时代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探讨凝聚的意义,展示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加积极的生活形态。用点亮的绚烂夜空表达凝聚的巨大能量,表达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用美好、平静和光明之心,深浸岁月,安度流光。

来到大万世居光影艺境展,记者现场看到,在斑驳沧桑的文化古建筑里,光影互相碰撞,人流穿梭如织,欢声笑语一片,百年历史的大万世居在这一刻“活了过来”。

有情怀

仰头,是一片故乡的云和一轮圆月,身侧,是一圈竹柏,脚下,是一粒粒石子铺就的道路,一方“云庐”就此筑起。每一个萍水相逢皆是他乡之客的深圳、坪山人,在数百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建筑里,这来自故乡的一片“云庐”温暖了每一个客家人和异乡人。


有颜值

一个个小灯泡,像极了放大版的萤火虫,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照耀了这片天地,似是在告诉天上的明月,你瞧我,即使微小如斯,也能凝聚光亮,闪耀动人。嬉戏的孩童穿梭在这片萤火虫的海洋之中,动人的一幕幕就在镜头下流转。

有互动

一阵风吹过,灯球仿佛拥有了“呼吸”,在潺潺的流水声中不断变换色彩;轻敲鼓面,光影随着鼓声一点点串联,在月色下倾情演绎线条的动人;躺卧在“光语”秋千上,看月色撒满了大万世居;孩子们或动或静,在这一场光影如画的艺境展中收获这个十月最美的回忆。

夜游大万世居,带来的是幸福生活的烟火气,呈现的是客家文化与当代融合的独特底蕴。“歌以永日”光影艺境展为坪山大万世居亮起万丈光芒,为后疫情时代的坪山人民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11月30日(逢周一闭馆),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往“打卡”,夜游效果更佳。

编辑 刘春雨


(作者:​读特记者 吴璇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